藝術界不乏由不同機構成立、支持的藝術獎項,不但為具備潛質的藝術家作出在資金上的支持,更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而在2003年於香港成立的Sovereign藝術基金會,獨特之處在於其雙行理念:支持亞洲區內不斷湧現的當代藝術人才,同時將表達藝術的益處帶給弱勢兒童。同年創立的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正是因此而生。
每年透過獨立藝術專業人士組成的委員會(主要是與所在地區的藝術家緊密合作的策展人和學者),提名最具潛質的藝術家,再經過世界級藝術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選出優勝者。今年的評審團包括作家、策展人和博物館館長 David Elliott,《金融時報》藝術編輯 Jan Dalley,藝術史學家、策展人、作家和藝術策略顧問李知允,藝術家兼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繆曉春,以及當代中國藝術家周力,可見獎項的高度認受性。
獎項不但提升了區內藝術家的國際知名度,同時通過拍賣入圍作品來籌集資金。而籌得善款則用作資助基層兒童參與表達藝術項目。像2013年由基金會推行的 Make It Better 計劃,在本地學校及社區中心為兒童舉辦表達藝術工作坊,讓參與兒童建立自尊、自信、自我意識和人際溝通能力。基金會還通過向教師、社會工作者和看護人介紹藝術治療的益處,為他們提供支援。
2020年大獎入圍決賽的31位藝術家,來自亞太地區的18個國家及地區,其中香港共有4位藝術家入圍,成為人數最多的地區。入圍藝術家之一張煒詩,以實在的陶瓷呈現抽象的思想。「我從一個簡單的函數形式開始,然後在抽象的每個階段將其解構到不同的層次:其中一些最終變成了抽象的雕塑形式。當系列展示時,讓觀眾可以參與到我的思考過程當中。」而另一個藝術組合 Map Office,透過創作思考環境對現代生活的影響。「這次的作品《The Book of Waves》靈感來自京都藝術家森玉山。他描繪了遠古時代的海洋波浪和漣漪,我們將之製作成手繪動畫,填補了圖紙之間的空白;海上的水流和湍流體現了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颱風越來越猛烈的影響。」
同樣關注氣候變化的藝術家陳佩玲,以創作探討城市生活節奏的窒息感。「作品採用了我最喜歡的媒介『氰型』,這是一種依靠陽光照射的古老攝影技術。作品探索了個人,城市與自然之間的三重關係,展示了由此產生的神奇的相互轉化。通過帶有間接的、感性的觀察結果,及其自相矛盾的拼貼畫,記錄日常生態現象。」
今年的《VOGUE》Hong Kong Women’s Art Prize 則由來自阿布達比的 Saba Qizilbash 奪得,結合中東文化及當代藝術的風格近年取得國際關注。這次得獎作品 《Inbezelment》以傳統中東繪畫技術,繪畫一幅幅連結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的古路風景,新舊對比觀照藝術家的身份歷史與認同。
早前入圍藝術家的作品於 K11 HACC 空間內展出,並於即日起在網上拍賣進行競標,收益將由藝術家和以亞洲弱勢兒童為對象的慈善計劃平分。正如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Howard Bilton 所言:「希望我們慷慨的支持者能夠分享我們的信念,再次幫助我們籌集足夠的資金為社會帶來更大的改變。」
Editor
AhY Ch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