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rnault 發現有機會可以住在藍屋——位於灣仔的標誌性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時,他二話不說馬上行動。「申請入住藍屋, 就像申請上大學一樣。」他打趣道。「我要寫一篇論文,並接受面試。我必須要證明我和灣仔,以及當地社區有足夠的聯繫。」Arnault 在2006年先在天后創立概念店 Kapok,其後搬到進教圍和後來的灣仔日街,後來更進駐 K11 Artus 及 PMQ,今年夏天他更首次在中環 Landmark 設立旗艦店。而和他的事業一樣,經歷過五關斬六將,終於通過考試,一年後,他正式成為藍屋的住戶。
藍屋建築以其外部顏色聞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前身曾是華佗醫院,以及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開設的武館,三年前由聖雅各福群會進行了專業修復,具有高高的樓底和陽台,並保留建築本身的瓷磚等。建築群設有中央庭院,成為了居民社交聚會的場地。「我在香港生活了20年,從未認識過我的鄰居,但搬進這裏以後馬上跟不少住戶成為好友。」Arnault 說。「他們是一群有趣的人,包括不同年齡的設計師、建築師、甚至政客。連我的貓也認識了許多貓朋友呢。」
走進住宅內,已有不言而喻的時代特徵:法式落地大窗戶,瓷磚地板和鑄鐵陽台,而 Arnault 再運用歐洲和日本風格的裝飾滲透於空間——簡約,但並不拒人於千里,就像他所創立的 Kapok 一樣。當時 Arnault 可說是在香港創造了一個獨特市場,以獨特眼光引入、推廣一些規模較小、鮮為人知的獨立品牌,涵蓋時尚和生活用品。這些品牌功能與美學兼備,難怪它們不但成為店中主角,更充斥着 Arnault 家中的角落。家中擺放着的藝術品,大部分都是從 Kapok 早期的展覽中獲得;當時 Kapok 同樣涉足家具銷售,而他最喜愛的 Tolix 椅子也是從店中取來。「我喜歡將一切都展露出來,就像一個小小的陳列室。」於是,他的衣服全都被陳列在鐵架上,而唱片則像舊式唱片機 Rododex 一般擺放。來自 Astier de Villatte 的高雅陶瓷也是「座上客」之一,而將於今夏與 Kapok 合作的 Loveramics,則是他最喜歡的廚具品牌。「如果你到過 Kapok,再來到我的家,必定會知道兩者是出於同一人。」
過往 Arnault 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途上——無論是參加雙年展,及去尋找有趣的新城市來搜羅新品牌,但這段日子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疫情給予他留在家中的機會。「在家裏的時間多了,所以最近我決定真正投資購買更多的家具。例如來自法國品牌 Ligne Roset 的老梳化,它和我的年紀相若,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把頭卡在梳化中的經驗。」最近他更透過 Kapok 的鄰居 Archetypal 購置了燈具,以及從太子道花墟市場買下了一組新的植物。當然還有一直跟着他、由友人兼香港建築師 Jacqueline Fung 設計的床架。
懷舊與現代的融合是灣仔首先吸引 Arnault 的原因。從店主進身成為真正的街坊後,他有如此感受:「這種新與舊的交集,就是真正的香港。」
>> 在 Magzter 訂閱電子書 click here
>> 訂閱紙本實體書 click here
Editor
Alice Riley-SmithCredit
Photography by Daniel Murray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