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達位於半山區的 Chatham Maison (漆咸居),要先走過一段幽深曲徑;5至10分鐘的步程,一座典雅神秘的英殖民時期建築映在眼前,遠離中半山的繁囂,仿如穿越到另一個世界與時空。「我們很蒙福,」大宅的新主人,Amanda Wei Gallery 創辦人 Amanda Wei,以及畫廊合夥人及總監 PYT 分享。「其實疫情前我們就討論過,夢想有一個古色古香的房子,可以把一般商業畫廊的展覽轉移到一個別有風味的空間展示,脫離一般傳統的商業模式。後來2020年初因為疫情關係,無法出遊便時常行山經過這裏,每次都感覺如果這個地方做藝術展覽該有多好。結果有一天無意之間發現這座大宅的住客正在搬遷,便讓我們夢想成真了。」
擁有歷史的建築,伴隨而來的當然是一段段故事。大宅於1927年由英國建築師 John Caer Clark 建造,成為這棟建築的第一任主人;據說後來在日佔時期被徵用成為日軍軍官的居所。其後不斷在拍戲場地與住宅等用途徘徊,直到現在,成為了當代藝術的家。「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畫廊在中環雲咸街的商業空間之外,將漆咸居改造為多功能的當代藝術空間。所以漆咸居這個空間的概念繼承了百年歷史文化,並注入當代藝術的生命。」
沒有親臨過現場,很難充分感受大宅的氣派與優雅氣質:不折不扣的英國殖民時期風格,牆身內外都擁有古典的壁柱裝飾;樓高三層,每一層都擁有高聳樓底;推開雅致的落地窗,是270度的寬敞露台,望向不遠處的中銀大廈,猶如置身世外。「因為這裏是法定二級古蹟,基本上結構無法改變,只能大致作了一些翻新,修復,以及室內設計和設置藝術展覽的裝置。」
事實上,大宅內的原裝細節保存得相當完整,包括在每個客廳內都找得到的壁爐設計,以及在天花上的優雅裝飾。而這些完好的細節,也讓 Amanda 與 PYT 為之感動。「每一個廳都保存了原始的壁爐,加以柔和的燈光,映襯着懸掛於牆上的藝術品。」而寬敞的天台空間更為每次的藝術聚會帶來昇華。「我們早前舉行了一個藝術講座,最後邀請來賓到天台上喝一杯、享受小吃及暢談。在此同時飽覽香港維多利亞港及山頂的景致,為整個活動生色不少。」
室內空間固然讓人目不轉睛,但大宅的靈魂,是藝術。從走廊、客廳、偏廳、飯廳甚至洗手間,都化身成畫廊,展示了 Amanda 與 PYT 精心挑選的當代藝術品。二樓的房間也成為了小型展廳,擺放了大型油畫及雕塑。「這裏的藝術品都是我們精心挑選,包括畫廊合作和推廣的中國藝術家譚平、周春芽等,法國旅居香港的 Ceet 習福德,台灣旅居法國的傅慶豊,兩岸三地知名的香港石雕家黎志文等。還有一些私人收藏,如林風眠與藤田嗣治等藝術家作品。魏畫廊的理念是先行愛好,並支持我們想要推廣的藝術家,持續推動他們在藝術界的發展和成長,建立和藝術家良好共存的長久關係。希望透過這個美麗的空間,延續我們的使命。」
而與 colonial 風格相映成趣的,是空間內的當代家具選擇。找來室內設計師朋友 Kinney 策劃家具,從意大利20世紀中期設計,到當代藝術家操刀的作品,各自爭鳴卻又同時和諧大氣。「我們特別喜歡走廊盡頭的三號展廳:長方形利落寬敞的格局為藝術講座展示提供了多種可能;矚目的弧形大落地窗,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凸顯出窗外明媚的風光與天際。這個空間主要的藝術家飾是台灣旅法藝術家 Alixe Fu 傅慶豊的訂製12人桌,以透明實心亞克力製作的桌椅,椅背上是藝術家經典手繪的臉譜,代表人格特質潛意識的深度和豐富。上方則選用意大利設計師 Giopato & Coombes 的作品;雖然沒有某種特定追求的風格,但兩者的藝術性都必須很強,才能整體搭配上。」
大宅得天獨厚的歷史氣息,的確為香港的藝術空間帶來了難得一見的氣質與面貌。「我們在今年5、6月舉辦了魏畫廊在漆咸居的第一期抽象藝術講座,四場學員都表示喜悅感動,在漆咸居心曠神怡的環境學習,來賓意猶未盡之餘,我們同時也很感恩。」二人也希望藉此為本地藝術發展帶來新動力。「位於寸金尺土的香港中心地段,這裏的規模與設施有如私人美術館般獨特,也成為了多種藝術活動的絕佳場地。我們未來將舉辦專題講座及藝術培訓,與主要推廣新銳藝術家的魏畫廊中環空間『雲咸閣』相輔相成,提供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希望藉此拓展香港展覽的維度,推動藝術生態持續發展,為本地及國際藝術社群注入更多活力。」
未來,二人更希望可以在此舉辦博物館規模的展覽,展示更多國際藝術大師級的作品。「未來希望一年舉辦兩次大型回顧展;例如,來賓可期待2021下半年的藝術家譚平大型回顧展。此外,配合藝術講座和專題活動,擺脫傳統商業畫廊的商業化方式和腳步,使來賓在這個世外桃源中盡情呼吸,享受藝術的陶冶和學習。」
Editor
Ahy ChoiCredit
Photography: Natalie Du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