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孕育出《龍貓》《千與千尋》《天空之城》與《幽靈公主》諸多經典日本動畫的大師,2002年《千與千尋》更成為影史上至今唯一得到柏林金熊獎與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項的日本動畫。宮崎駿的風格不但是許多人初識大和意象的重要視覺拼圖,更是認識日本文化之前,必做的入門功課。
究竟宮崎駿為什麼能成為如此無可取代的世界動畫大師?以下是5個懸命要訣,大師的人生醍醐味,就在其中。
1.堅持手繪的動畫大師
宮崎駿一向認為「繪畫在紙上,是動畫的基本。」儘管曾為了《幽靈公主》的製作進度,使用過電腦繪圖填色來輔助他的傳統動畫電影,但後來在執導《崖上的波兒》時,宮崎駿又解散了電腦動畫部門,重新回到全程傳統繪製動畫的手工環境。手繪的溫度究竟有多重要?事實上,《千與千尋》除了是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唯一一部日本動畫之外,也是至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得主中,唯一的一部手繪動畫。
攤開奧斯卡獎自 2001 年開設的「最佳動畫片獎」得主名單,回想一下:從第一屆得主《史力加》到最新動畫得獎片《玩轉極樂園》,你是不是也覺得至今 17 部得獎片中,就屬《千與千尋》最具經典動畫感?這或許就是宮崎駿堅持手繪動畫的最大原因。
2.工作狂+控制狂導演
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中心,宮崎駿在電影製作團隊中身兼編劇和導演職位是常有的事。早年宮崎駿還會要求親自審閱每一頁圖,並要求員工們朝十晚十二!尤其電影進入籌備與製作時期時更甚。若有人遲到早退,宮崎駿是會生氣的。(其實日本不乏這類具有控制狂體質的大師級導演,除了小津安二郎以愛精準操控影像與演員聞名於世以外,黑澤明更被形容是暴君。)
後來隨著宮崎駿導演年事漸高,高壓的工作帶來某些健康問題,他才開始妥協於有多少體力做多少事,然而終極的目的,還是為了留得青山在,才能創作更多電影作品。既然身為一個工作狂,多少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宮崎駿導演的大兒子宮崎吾朗曾對自己的老爸下過結語:「他是個 100 分的導演,但是個 0 分的爸爸。」長子宮崎吾朗後來成為吉卜力作品《地海戰記》的導演,和父親還算有共事與交集;然而次子宮崎敬介儘管後來也受家風影響成為畫家,與父親的關係卻更加疏離。
3.大師成就出的大師
宮崎駿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巨擘,背後也有多位高人助陣,其中最知名的自然是久石讓,高畑勲,以及鈴木敏夫這三位。久石讓大師的音樂早已變成宮崎駿動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 1984 年的《風之谷》到 2013 年的《風起了》,近 30 年的長篇電影配樂作品旋律,都是幫助我們記憶宮崎駿動畫的重要音引。
宮崎駿、高畑勲及鈴木敏夫被視為吉卜力的台柱鐵三角,宮崎駿原為高畑勲的後輩,卻受到前輩高畑勲的賞識與力挺,兩人一開始是戰友,後來共同成為吉卜力主力創作者,卻在瑜亮情結中,度過55年的共事人生。當初宮崎駿導演的《龍貓》與高畑勲導演的《再見螢火蟲》在同一天上映,《龍貓》搶盡鋒頭,雖然後來證明了《再見螢火蟲》後座力無窮,但這兩部片的命運,似乎早隱隱預告著兩位導演未來的不同命運。鈴木敏夫則是從動畫記者變成吉卜力多部動畫製作人、後來成為最高管理者的吉卜力靈魂人物,他總能比兩位導演更加洞穿他們的作品本質,也備受信任。鈴木敏夫曾說過「其實宮崎駿每部作品的終極目標,都是想做給高畑勲看」,顯見在宮崎駿心中,高畑勲大師這位前輩有多麼重要。
4. 奇幻風格的寫實主義
鈴木敏夫認為,在習於感性做創作的日本動畫作品海中,宮崎駿的動畫之所以能在全世界獲得極高的接受度,原因在於導演的天才親和力。宮崎駿在做各種奇幻乃至於誇張的情節與角色形象創作中,總還可以停留在能帶給觀眾舒服的觀影感受範疇之內,他既能任性揮灑出腦海中所有超現實的故事情境,卻還能兼顧到受眾的抽象理解。
例如《幽靈公主》電影中的狼神莫娜尺寸、以及宮崎駿動畫中的所有飛機尺寸,總會在故事進展中忽然變大又忽小,但觀眾卻也能在觀影過程中順暢接收情節,不至於覺得突兀或奇怪。又例如觀眾能輕易接受《飛天紅豬俠》裡那個形象誇張的主人翁,就是宮崎駿個人的抽象自畫像;而《千與千尋》主角千尋的父母被變成豬、以及無臉男展現瘋狂的樣貌時,我們也都能理解,那是來自對人性深刻認知後的極致比喻。宮崎駿一如美國大導演Tim Burton,無論他們作品風格是如何地魔幻,都有辦法讓人感受到魔幻寫實的力量。
5. 一生懸命,至死方休
現年 81 歲的宮崎駿阿伯上一次宣布退休,是在 2013 年於威尼斯影展以《風起了》作為競賽片參展的時候。那是他的第七次退休宣言。然而三年後,宮崎駿就又在NHK宣布復出,還說期待能在今年完成最新長篇動畫《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暫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看來要讓宮崎駿真的退休沒有那麼容易。
除了鈴木敏夫認為宮崎駿「這輩子到最後一刻應該都還是在畫分鏡表」之外,宮崎駿本人也想過:「自己應該是會製作動畫的過程中死去」。這也不是種職人武士精神吧。
原文刊登於《VOGUE TW》
Editor
雀雀、FAITH SU、YI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