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香港藝術家對話系列:越.悅》的香港藝術館館長區碧鴻介紹說,「越」有跨越空間、時間的意思,一方面是由藝術館延伸至戶外的藝術廣場,實踐無牆展覽的概念,另一方面是邀請年輕藝術家透過當代藝術語言重新演繹藝術館館藏文物,促成一場場有趣的跨時空藝術對話。「我們希望觀眾可以用一個新視角,去看傳統和當代藝術。」她說。
由已故香港收藏家冼祖謙先生建立「浮雲軒」是中外最重要的私人鼻煙壺收藏之一,去年其遺孀冼石韞玉慷慨捐贈490組鼻煙壺給香港藝術館作永久館藏,現悉數呈現於《香港藝術家對話系列:越.悅》,給觀眾欣賞這批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鼻煙壺於清代風行全國,其體積纖巧玲瓏,卻匯聚了多種精湛繁複的工藝於方寸之間。以袖珍為美的鼻煙壺,如何激發當代藝術家天馬行空的想像?
戶外迷宮裝置 實踐無牆展覽
創作大型戶外藝術裝置《遊走迷壺間》的藝術家團隊Stickyline和麥芷筠,均坦言本身對鼻煙壺所知不多,因此十分慶幸透過這次和藝術館合作,讓他們得以欣賞到獨具匠心的鼻煙壺工藝。這批珍貴的鼻煙壺藏品涵蓋各種器型、材質、樣式、工藝,囊括玉器、瓷器、料器、漆器、匏器、琺瑯器以及內畫鼻煙壺等各類珍品,並繪有栩栩如生的奇珍異獸、花鳥蟲魚和人物故事等各式題材,堪稱袖珍的中國工藝美術史。
麥芷筠憶起第一次看鼻煙壺藏品時的視覺衝擊:「首先吸引我的是顏色,接着我們每一個鼻煙壺慢慢看,裏面有很多不同的元素、故事,十分得意,有些更是在壺瓶的內側畫上去的,我覺得很厲害。它們這麼細小,到底是怎樣把畫筆放進,然後畫成一幅畫?」
Stickyline兩位成員梁子程、黎意雄同樣對鼻煙壺豐富、生動的視覺元素嘖嘖稱奇,梁子程說:「我們特別喜歡裏面的動物和人物角色,十分着迷!我們把鼻煙壺上的角色、故事抽取出來,用簡約的線條、幾何加以轉化,並改變比例,令到觀眾除了看到鼻煙壺的造型,也可以走入藝術裝置裏面。」
黎意雄續說,當他們嘗試設計鼻煙壺主題的迷宮裝置時,做法並不是等比例地放大鼻煙壺,而是放大鼻煙壺吸引他們的視覺元素,從而引起觀眾的興趣,「穿梭於迷宮之中,你會見到裏面有不同的角色雕塑,從不同角度漫步其中,也會見到不同的景象,並且感受到強烈的對比。」
這次創作《遊走迷壺間》也讓Stickyline和麥芷筠突破創作界限,是他們歷來最大規模的作品,如梁子程所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做迷宮,也可以說是第一件可以讓人走進去的作品!」黎意雄表示:「大家的想法都很簡單,就是吸引人們過來,帶來一些開心的感覺,那就是『悅』的意義。」麥芷筠也提到其藝術創作的初心,就是“ spending joy and love ”,「這個project實踐了我想做的事,透過搶眼的藝術裝置吸引觀眾停下來欣賞,然後開開心心地離開,又走進藝術館欣賞鼻煙壺展品。」
每一枚指尖上的鼻煙壺,都是昔日工匠的心血、時間結晶,其一絲不苟、慢工出細活的藝術精神,為3位年輕藝術家帶來了深刻的啟發。「當我看到鼻煙壺工匠花費大量時間去做一個如此小巧的壺時,我也會反思到,我們現在做事實在太急、太快,真的要slow down,思考怎樣才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更細緻地觀看事物。」麥芷筠說。
《香港藝術家對話系列:越‧悅》展覽
日期:10月18日起
地點:香港藝術館前方藝術廣場
查詢:hk.art.museum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Editor
Bonnie YauCredit
Photography: Chau Yiu Yan and Photo courtesy of HKM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