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lda Swinton份量之重,大概不用長篇大論——Google一下她在電影界的獲獎名單,十隻手指數不完,2020年獲得第77屆威尼斯影展榮獲終身成就金獅獎,同年被《紐約時報》評為二十一世紀最偉大演員之一,往後更多殊榮,都是錦上添花。
而即將與她進行對談的重量級人物,是現年84歲的唐書璇。若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並不出奇,因為唐書璇畢生只執導了四部電影,1979年移居美國,再沒有活躍於華語電影圈,然而論及香港電影新浪潮,唐書璇可謂地位顯赫的一代宗師;當年張叔平自港大美術系畢業後,首部擔當副導的電影,便是唐書璇的《十三不搭》(1975),而被張叔平奉為師傅的唐書琨,就是唐書璇的親兄。
《董夫人》:女人寫女人
唐書璇被喻為香港第一代女導演,出身將門,是民國滇系軍閥唐繼堯的孫女,在香港成長,中學畢業後赴美,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系畢業,當年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畢業生。六十年代後期,她從美國回流返港,首執導筒,便選擇了冷門的女性題材,處女作《董夫人》一出便風靡國際。電影改編自林語堂的短篇小說《貞節坊》,透過年輕寡婦董夫人(盧燕飾)面對傳統道德枷鎖與個人情慾之間的內心掙扎,帶出女性對個人命運的掌握與取捨。
在大片廠制度與男性導演主導下,唐書璇堅持獨立,不難看到她身為女性的強韌與膽識,這一點亦見於她筆下的《董夫人》。電影沒有如原著小說編寫了一個控訴封建社會的悲劇,董夫人的結局看似無奈,但終究她是主動作出了選擇,而不是聽任命運的擺佈,並且自覺自悟地生活下去。這也是為什麼相隔大半世紀之後,觀眾仍能從電影中感受到現代性——除了劃時代的意識流剪接特效,故事傳遞了身為女性應有的主權,毋庸受到時代與身分所束縛的超前思想。
處女作即風靡國際
《董夫人》在1968年的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度放映,隨後在巴黎和紐約等地公映,一舉奪得1971年第九屆金馬獎四個獎項,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黑白片攝影、最佳黑白片美術設計,以及最富創意特別獎。然而《董夫人》在東西方的反應兩極,該片只在香港少數戲院上映了短短三天,票房慘淡。雖然當年並未能對大眾引起太大迴響,但影響力卻滲透往後幾代影人,2010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將《董夫人》評選為「十大香港電影」之一。
由《董夫人》,到之後以文革為題材的《再見中國》(1972)、呈現香港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的《十三不搭》(1975)和《暴發戶》(1979),唐書璇貫徹於電影中對抗傳統體制,追求個人自由。此外,唐書璇在1975年創辦了電影半月刊《大特寫》,以嚴肅態度討論電影,催生了後來的《電影雙周刊》,是當時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主要陣地之一。
電影修復何以重要
Tilda Swinton與唐書璇,前者從影四十餘年,後者創造了四部傑作,分別以女性身分對電影史作出了重要貢獻。有趣的是,這次對談除了聚焦兩人的電影作品及創作的變革力量,還會在電影修復大行其道的當下,透過演員與導演的視覺,探討保存電影遺產和修復電影的哲學意義,再思保存歷史與勇於創新之間的平衡。
是次活動由M+的主要夥伴CHANEL大力支持,延續Gabrielle Chanel對電影藝術的熱愛,CHANEL早於2022年便攜手參與M+戲院開幕節目之一《電影課程:女人拍電影》,當時《董夫人》是其中一章播出影片,並由Tilda Swinton擔任旁白,這次雙方終能面對面親身交流,期待兩位歷史性的精彩互動。
《電影修復何以重要》Tilda Swinton與唐書璇對談
日期:1月21日 19:30-20:45
地點:大台階
報名及詳情
Editor
Inez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