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fan Zweig 在1932年出版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普通女人的畫像》中解釋說,只有當 Marie-Antoinette 摘掉王冠后,她才真正成為女王。她去世兩個多世紀後,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君主繼續令人著迷,Conciergerie de Paris 的 Marie Antoinette 展覽證明了這一點,在那裡她被處決之前是那裡囚犯。我們熟悉 Marie-Antoinette 的生活,從奧地利大公爵夫人成為法國的最後一位女王,是過時君主制的象徵。關於她的大量描寫,比其他任何王室人物都多,這就是展覽的重點。從 VigéeLe Brun 於1783年繪製的著名肖像《玫瑰》到2014年在Pierre & Gilles的指導下由Zahia重新詮釋,以及 Sofia Coppola 在2006年拍攝的電影中,她探索了這些呈現的軌跡:歷史圖像、流行文化以及幾個世紀以來研究這位法國大革命人物如何成為流行偶像。

© Portrait de la reine Marie-Antoinette dit « à la rose », Élisabeth-Louise Vigée-Lebrun, 1783, Château de Versailles © Jean Feuillie / Centre des monuments nationaux

© Portrait de la reine Marie-Antoinette dit « à la rose », Élisabeth-Louise Vigée-Lebrun, 1783, Château de Versailles © Jean Feuillie / Centre des monuments nationaux

Marie-Antoinette by É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brun, 1779-1788, Palace of Versailles © Château de Versailles, Dist. RMN / © Christophe Fouin

Marie-Antoinette by É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brun, 1779-1788, Palace of Versailles © Château de Versailles, Dist. RMN / © Christophe Fouin

政治對抗的縮影

最重要的是, Marie-Antoinette 是保皇派和共和黨之間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盛行的政治對抗的代表。禮賓部行政長 Cécile Rives 解釋說:「一方面,我們擁有保皇黨代表的形象,這將她視為革命和恐怖的一種折磨,受害者是需要恢復君主制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共和黨的傳統,特權的廢除和新政權的基礎。」第一部分中,展覽通過她生命中最後幾個月的回憶錄收集了她生命的悲慘維度,其中包括她據稱在腳手架上丟下的一隻鞋以及Kucharski 畫的肖像。聖殿監獄以同樣的方式轉載。Cécile Rives 繼續說:「這些複製品保留了皇后被悲劇包圍的想像,他保留了傳統的保皇主義眼光。」正是 Marie-Antoinette 的悲慘命運使她成為了傳奇——沒有它,她將在歷史上被遺忘。 「這條非同尋常的歷史道路引起了強烈的熱情,最初導致了政治上的復興。「 Marie-Antoinette 的代表越來越多,例如有人把她描繪成想要在 Trianon 要求私人空間來打破君主制傳統的人,這既保護了她,又使她成為暴力批評的焦點。她是法國第一位照顧自己的孩子,甚至表達出母乳喂養意願的皇后。 「許多歷史學家在 Marie-Antoinette 和戴安娜王妃之間發現了相似之處,戴安娜王妃的形象仍然是白金漢宮父權結構的受害者,後者希望擺脫君主制文化。」

William Hamilton (1751-1801) Marie Antoinette quittant la Conciergerie, October 16 1793 1794. Museum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 Domaine de Vizille © Coll. Musé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 Domaine de Vizille

William Hamilton (1751-1801) Marie Antoinette quittant la Conciergerie, October 16 1793 1794. Museum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 Domaine de Vizille © Coll. Musé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 Domaine de Vizille

流行文化的偶像

在20世紀, Marie-Antoinette 的形象逐漸擺脫了這種政治雙重性。自1970年代以來,她的呈現更多地傾向於流行文化的偶像,其價值觀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觀相呼應。 「說Marie-Antoinette 是女權主義者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但她是某種女性表達的象徵,是一個年輕女性在慶祝,繁榮和消費中樂於享受的象徵。」她還努力擺脫社會慣例的負擔。日本漫畫,池田麗子(Riyoko Ikeda)自1972年以來創作的《凡爾賽宮玫瑰》(La rose de Versailles)或積葵丹美(Jacques Demy)的電影《奧斯卡夫人》(1978年)都說明了這一點。「我們已經有了年輕、現代的公主的形象,那個年輕女性希望認同的形象,而不是著重於革命的中的皇后。」 Cécile Rives 分析道。 「儘管看似過時,但Sofia Coppola 的電影也極大地促進了當代、優雅和精緻母親的形象,以及試圖擺脫凡爾賽人刻板禮節的女人的形象,從而回應了凡爾賽宮的渴望。她尋求自豪地表達自己的女人味和個性的現代社會。」由 Zahia 和 Kate Moss 體現,並由 John Galliano 和 Christian Louboutin 描繪,可以肯定地說, Marie-Antoinette 既是受害者又是execution子手,既是君主制分裂社會的象徵,她不僅是解放的象徵,而且是擺脫常規的渴望,從本質上說,她本身就是一個品牌。

Marie-Antoinette, Sofia Coppola, 2006.

Marie-Antoinette, Sofia Coppola, 2006.

Dress - coat, Passage 43, Spring/Summer 2005 John Galliano, Dior © Laziz Hamani

Dress - coat, Passage 43, Spring/Summer 2005 John Galliano, Dior © Laziz Hamani

Marie-Antoinette : Le hameau de la Reine, Pierre et Gilles, 2014 © Pierre et Gilles

Marie-Antoinette : Le hameau de la Reine, Pierre et Gilles, 2014 © Pierre et Gilles

Marie-Antoinette, Metamorphoses Of An Image,

2019年10月16日 至 2020 1月26日

2 boulevard du Palais 75001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