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要數20世紀英倫最著名及重要的女性作家,除了Agatha Christie,便是Virginia Woolf。前者因為推理小說而更廣為人知,後者則循人文路線而登入文學殿堂。當然,Woolf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提出女性要獨立自主的主張,在1929年的作品《A Room of One’s Own》,她寫下,「女人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屋,一筆屬於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擁有創作的自由。」
雖然今天回看,Virginia Woolf好像為女性發聲,被奉為現代女性主義的先鋒,但只要細心研究她的寫作態度和出發點,便會發現,Woolf筆下的世界觀是超越性別的,她是真的以人為本,探索生而為人的條件和目標。「一個人一旦有了自我認識,也就有了獨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獨立人格,也就不再渾渾噩噩,虛度年華了。换言之,他一生都會有一種適度的充實感和幸福感。」
所以,對Woolf來說,「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甚麼都重要。」對此我十分認同,更佩服Woolf當年在比較封閉的社會及傳統枷鎖下,已然有這種覺悟,便是和自己及自己的身體溝通的重要性。因為只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懂得接受自己的一切,理解自己便是自己的獨特性,便不會了無方向,盲從附和,人云亦云了。
從人出發,Woolf亦有進一步對男女性別的分野作出自己的剖析。1924年她為英國版《VOGUE》撰寫了一篇題為“Indiscretions”的文章,解讀讀者對作家鍾愛的原因,除了文字,或許還有其他,“… to which sex do the works of Emerson, Matthew Arnold, Harriet Martineau, Ruskin and Maria Edgeworth belong? It is uncertain. It is, moreover, quite immaterial. They are not men when they write, nor are they women. They appeal to that large tract of the soul which is sexless; they excite no passions; they exalt, improve, instruct, and man or woman can profit equally from their pages, without indulging in the folly of affection or the fury of partisanship.”
由此可見,對Woolf來說,性別並非關鍵,見解才更重要,難怪她會說出一句經典,「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正式展開了中性主義的對話和闡述。其後她於1928年出版的小說《Orlando:A Biography》更大玩性別置換的遊戲,透過主角的着裝交代男女身份的變化。
表面看來主角的性別是對調了,但重點不在這裏,而在主角的心路歷程及人生觀的轉變,如何從16世紀的男性到20世紀的女性的轉換過程中,讓完整的雙重人格促成了其人生價值的實現。Woolf反對無限誇大女性與男性的差異,反而強調兩性的互相包容,是當時女性主義的積極派,並非依靠女性主義來強化女性,矮化男性。
Woolf如斯超越自我超越性別的主張實屬難得,予人authentic的感覺,難怪後世能獲得那麼多人擁戴奉為偶像,承認她除了讓意識流文學發揚光大外,更為現代女性主義以至人文主義的包容奠下基石。而這些人裏面當然有時裝設計師。
縱使Woolf自己並沒有身體力行地透過打扮顛覆當時社會價值,但卻透過作品如《Orlando》預示了androgynous打扮的到來,雌雄同體的着裝自當以不影響外人判別自己性別的模樣設計,敢情必然影響了同樣來自英倫的Phoebe Philo。
當然還有她及其作品主角們打扮所象徵當時的Victorian look,更是許多設計師的靈感源泉,例如Louis Vuitton的Nicholas Ghesquiere便以大量的Victorian變奏承接品牌對傳統宮廷式打扮的多元演繹。還有Burberry於2017年秋冬季度推出首個Co-ed系列靈感便源自Woolf。此外,2018年春夏女裝系列天橋展上也見到許多和Woolf喜愛的打扮元素cardigan息息相關的演繹,由Gucci到Balenciaga到Y/Project等等。除了衣服外,其他創意範疇都不乏Woolf影響力的體現。像年前Jo Malone便以Woolf及其所屬著名的Bloomsbury文學派系的浪漫情懷而啟發靈感創製了Bloomsbury Set系列香薰。
Woolf本身優雅、秀氣及知性的長相及散發賢淑女性美的打扮風格,自然也是叫後人十分好感的重要關鍵,雖然她自己是十分反對以貌取人,但她亦沒有像當時同期歐洲一些前衛女性如Coco Chanel捨棄緊身衣解放自己,甚至更極端的像德國威瑪包浩斯設計學院學生般把頭髮剪短以男生着裝打扮示人。
Woolf還是低調賢慧的待在家裏默默耕耘,一字一字地把自己超前的想法化作文獻造福後人。可惜的是,Woolf的際遇,應驗了坊間一句「能醫不自醫」的說法,她一邊叫人使自己成為自己,最後卻失去面對自己的勇氣,把石頭放到大衣口袋裏,走下了家附近的河流中。還是因為她太了解自己,最後才決定選擇了結自己人生之路?!現在都無從深究了,我們只知道,在一個世紀前的人類世界中,英倫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authentic的文學偶像,老早已叫大家好好和自己溝通。
Editor
Peter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