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勞力士這個資助計劃的英文名稱來得更傳神,mentor and protégé,簡單的兩個字,便解釋了整個計劃的核心概念,透過師傅帶徒弟這個源自遠古歷史的人類傳統,在多個不同的藝術範疇,迸發傳承與創新的創意火花。這概念本身,已是充滿激動人心的魅力氣場。
而且這個師徒計劃還有一個叫人讚嘆的地方,便是以兩年作為一個期限,讓導師和門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互動。至於互動形式並無任何限制,雙方可自由決定地點、方式和時間。門生在導師的建議和支持下,自行選定具體計劃進行創作。
由於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的開放性,是面向全球徵集藝術大師及新秀,結果在接近20年後,整個計劃在不知不覺間演變成為一個雲集全球藝術人才的社群,涵蓋不同國家、民族、世代、文化及領域。自計劃開展以來,來自107個國家約1,200名年輕藝術家獲提名參加。至於計劃本身則已有54位藝術家擔任導師,他們從36個國家遴選出54位門生,因而造就了這個跨界、多元、多樣的全球藝術創作群體,印證了藝術從來是無分界限的人類創作,這個計劃實在功不可沒。
計劃於2018至2019年度在建築、舞蹈、文學及音樂等範疇進行了師徒交流及創作。建築方面有業界少見的女將、來自尼日爾的門生瑪利林·卡馬拉與來自坦桑尼亞的導師大衛·阿賈耶爵士,他們同樣堅信非洲建築應當自成一格,而非簡單複製西方建築特色。於是這對師徒決定着手在卡馬拉的家鄉尼日爾首都尼阿美城市核心地帶建造一個大型文化中心,包含五座場館,項目並已獲尼阿美市長批准。而中心的建設將會是漫長的過程,當地社區亦參與其中。
舞蹈方面則為一對全女班的師徒,來自塞內加爾嘻哈舞蹈先鋒舞者胡迪亞·杜妮及來自加拿大創辦了知名舞團基德皮沃(Kidd Pivot)的姬絲桃·派特。胡迪亞·杜妮在家鄉展開了自己的舞蹈事業。如今,她成為達卡街舞團黑海舞蹈團(Compagnie La Mer Noire)的先驅成員之一,是塞內加爾為數不多的嘻哈舞團。杜妮從導師身上學到了許多寶貴知識,包括經營舞團的經驗、舞蹈創作的過程(從單純的構想到成熟的作品),以及在其他舞蹈形式中運用身體的技巧。
文學方面由年輕的愛爾蘭作家哥連·巴雷特夥拍愛爾蘭當代知名小說家柯姆·托賓。指導開始前,巴雷特正在埋頭創作小說,與托賓的合作可謂恰逢其時。他們一同交流寫作的基本要素、展開小說視角的方式以及其他創作技巧。巴雷特表示,他的導師從不墨守成規。「他總是給我留下自由創作的空間,但如果我有任何需要或疑慮,他也會隨時提供幫助。」最後,這位門生補充道:「即使你有導師或一隊人馬的幫助,你也還是要回到房間,獨立創作。」
最後音樂方面則由自幼便開始練習爵士鼓的馬古斯·吉爾摩與經典印度樂器塔布拉鼓演奏大師薩克·胡辛組成。儘管爵士鼓與塔布拉鼓來源各異,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是敲擊樂器,經常需要演奏者即興表演。導師指出,吉爾摩在學藝期間訂下了要譜出首部管弦樂曲的目標,要達成目標,樹立信心至關重要。在胡辛的幫助下,吉爾摩終於如願以償。
在南非開普敦巴克斯特戲劇中心舉行的藝術週末期間,每對師徒分別發布他們的成果。此外,亦舉辦了兩場「勞力士對話」:「兩極化時代的藝術」與「其他繆思:別處的靈感」,由哈佛教授霍米·K·巴巴主持,另有多位歷屆導師、門生及世界知名藝術家蒞臨。其中包括William Kentridge、馬友友、Robert Wilson及Tracy K. Smith等。勞力士藝術週末活動由知名藝術節總監富珍娜·涉普(Fruzsina Szép)策劃。
Editor
Peter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