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楊沛鏗展示一直以來關注的議題和創作重心,以「依附」(attachments)為題,探索情感、慾望和權利的關係。

展覽由 M+ 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周宛昀策劃,以 11 件全新作品組成,當中 4 件因應威尼斯的環境而創作,回應展場的建築特點。場域特定作品包括:《永不足夠貪婪池》、《小氣情人(威尼斯)》、《秒愛之門》和《晚菇群(香港在 威尼斯)》。展覽中無魚的水族箱,予人一種消失缺席之感,並感受到各種關係的微妙平衡總是易於打破。

正在威尼斯的楊沛鏗,越洋向《VOGUE》Hong Kong 解說作品的含義,以及他對香港藝術的看法。

《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展覽現場。

《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展覽現場。

INTERVIEW

VOGUE HK:在你看來,甚麼是「依附」?
TREVOR YEUNG:我認為「依附」是每個人所擁有的東西,亦讓我們與自己以外的世界建立一道連結。「依附」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詮釋。對我而言,在一場展覽裏,感情無疑是「依附」最為關鍵的元素之一。從感情的角度出發,我們最容易聯想到的是情侶之間的「依附」,這種連結更可延伸至更多層面,例如朋友或者父母。「依附」還可在體系中體現出來,也可以與物件形成概念上的關係,甚或至信仰。對我而言,以上都屬於「依附」。

VOGUE HK:你希望觀眾從你這個展覽中有何得着或啟發?
TREVOR YEUNG:在我看來,觀眾在欣賞作品時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所感受到的是基於自身所依附或者依賴的事物,思考自己與依附對象之間的關係。這個展覽特別涵蓋了許多與水族店、養魚、寵物、甚至身體等元素相關的主題,這也是我認為最值得深思的地方之一。人與寵物魚的關係往往涉及照顧和被照顧,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是理解「依附」的重要一環。此外,養魚是人與大自然最直接接觸的方式之一,儘管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但是這種照顧與被照顧的關係可以令觀眾更加思考我們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結。

《永不足夠貪婪池》

《永不足夠貪婪池》

VOGUE HK:作為代表香港參加今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你期望如何向國際展示「香港藝術」?你覺得「香港」是重要的創作元素嗎?
TREVOR YEUNG:我在香港長大和生活。作為一個藝術家,一直以來都在香港這座城市發展。我的創作和思考方式深受這個城市及我個人成長經歷所影響,繼而塑造我創作的方法和觀察事物的方式。我並無刻意思考如何展示香港藝術,我本來已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精髓。我認為香港絕對是重要的創作元素。我的作品基本上蘊含了香港的元素。

我認為我的藝術表達中自然而然地展現了香港的元素。這次展覽主要講述我與寵物魚的關係,而魚恰好是香港人常養的寵物之一,甚至香港有著名的金魚街,但這並非香港獨有的特色,只是我的成長經歷與金魚街或熱帶魚有所關聯。而熱帶魚在整個中國或者亞洲都是一種比較熱門的寵物種類,所以在我的展覽中,寵物魚不僅代表香港的特色, 相信會讓亞洲觀眾引起共鳴,因為這是亞洲人的共同興趣。

From left: 策展人周宛昀、藝術家楊沛鏗

From left: 策展人周宛昀、藝術家楊沛鏗

VOGUE HK: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對你的創作可有影響?例如會否改變你的創作素材和語言?你對未來有何計劃?
TREVOR YEUNG:過去我使用各種不同的媒介創作,這次展覽對我的創作有一定影響。這次展覽最特別之處在於威尼斯這個地方。因為我對物件非常敏感,我的創作都很多時候依賴於對物件及其所在場所的熟悉程度。威尼斯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因這次展覽涉及水族店和植物,很難找到一家水族館或購買到所需零件,讓事前準備工作更為繁重。這次展覽令我發現我的作品十分受展覽的地點或者主題所影響。

這次的作品實際上沒有真正的魚,如果要在作品中放置真魚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要求,還需要考慮生物的健康狀況。然而,這次展覽很多時候需要考慮作為一個團隊的溝通,由於這次展覽的規模很大,是我參與的較大型項目之一,涉及與不同技術人員和 M+ 團 隊的合作,這令我再進一步了解創作。過去我主要與中小型的藝術空間合作,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合作方式之一,現在這種轉變也是我藝術家生涯中的轉捩點。關於未來的計劃,2024 年還有一些項目在進行中。明年後,我會考慮新作品的方向,或者將這個展覽再引伸出不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