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982年的《投奔怒海》開始,許鞍華一直深悟香港人和社會邊緣弱勢群體的心境,她以寫實風格聞名於世,擅長透過影像為港人帶來安慰。曾拿下了6次金像獎和3次金馬獎的最佳導演獎,同是這兩項頒獎禮獲獎次數最多的導演之一。
以下這5套電影,時至今日依然教人回味無窮:
《女人四十》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首個大滿貫,這套電影同時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角五個大獎,《女人四十》無疑是許鞍華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中年女子面對職場上新浪推前浪的進退兩難,奶奶突如其來的逝世、與不和的老爺相處,甚至照顧對方,道出中年女性的難處與唏噓。
《男人四十》
中年危機總在四十歲左右出現,有人害怕,有人藉此擁抱自己第二生命。占星學家相信每個人的42歲是新開始,所以中年危機永遠講唔厭,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如何面對、如何承認自己的真性情,其實都是觀看角度問題。迎接人生變化及新階段,情緒交戰少不了。師生戀、教育制度、香港社會及婚姻感情關係成為了許鞍華著力描繪的題材。《男人四十》更是梅艷芳演藝生涯中的最後一部電影,主題曲《相愛很難》膾灸人口,張學友與梅艷芳首次合作,這賣點已值得你一看再看。
《天水圍的日與夜》
沙士後香港有甚麼社會問題?不外乎是人口老化,社會流動性下降、單親家庭……剛巧新市鎮的出現,天水圍成為了這些問題的集中地。許鞍華在電影中呈現了這種新香港的特質,一度成為佳話。
《天水圍的夜與霧》
此電影不是《天水圍的日與夜》的續集,反而氣氛完全相反,以倒敘法講述一宗在香港新界天水圍發生的家庭倫常慘劇。電影被人解讀為香港回歸後的縮影,但是許鞍華認為好的電影有其放射性,各人自有不同的解讀。
《桃姐》
2012年的《桃姐》使許鞍華再度拿下香港金像獎的大滿貫,該電影也入圍威尼斯電影節。很多人以為獲獎對許鞍華來說,應該很高興,可是她卻說:「得獎,對我無所謂,過去我還以為自己是裝的,後來才知道是真的不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