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舞界工作逾45載,美國出生、德國發展的舞蹈界大師 William Forsythe 擅長打破古典芭蕾的前設,除了編舞、影像作品外,還經常透過結合科技的裝置藝術來呈現其獨特前衛的風格。William Forsythe 同時也是這次大力支持展覽的 Rolex、所展開的 Mentor and Protégé 特別項目,首輪參與的知名藝術家。當年由他指導、來自中國的舞者桑吉加,現在已成為中國獨當一面的舞蹈藝術家。早前Rolex更特地請來兩位大師透過視像會議重聚面談,分享這些年來的舞蹈體會之餘,激發創意對話。
今次在西九 Freespace(自由空間)帶來的亞洲首展,場內數百個懸浮擺錘按預設程式擺動,幅度可大可小,節奏或快或慢;參觀者可以在周圍欣賞,也能走進場內,在不碰到擺錘的前提下,隨意穿梭擺錘迷宮,躲避擺錘之際,逐漸形成獨特的舞蹈。
這個互動裝置曾於多個國際知名藝術館及藝術節展出,包括 Tate Modern、威尼斯雙年展等。《無處又遍處(二)》(Nowhere and Everywhere at the Same Time)引用了法國抵抗運動戰士 Jacques Lusseyran 的話語,他用這個詞來描述充滿想法的無邊無際精神畫布,允許他在沒有視覺幫助的情況下「看到地形並預測人群的戰略運動」。William 表示藝術裝置在心理及身理層面都有關聯,還分享以前觀察到的點滴,「小孩子會做一些非常有創意的事情。之前,在英國白禮頓(Brighton)有一個孩子,擁有出色的編舞頭腦,他研究出一套方法讓他可以在那個無特定規律的動感藝術裝置的環境之中不被擺錘擊中,並不斷發展這套方法。 因此,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也可以把它看作一個充滿困難與阻礙的地方,就像衝突一樣。」
問及為何選擇使用懸浮擺錘,William 解釋:「整個藝術裝置的主題基本上是:我們每個人在生命當中都會做的愚蠢事是什麼?就是嘗試避免受苦。藝術裝置的大前提是『盡量不要被(擺錘)擊中』,『擊中』意味着一個人被意料之外的事情傷害,『傷害』可以出現在身體、情感、社會或政治上。我們不會探究每個方面,但覺得這件簡單的機械作品能夠為參與者創造隱喻。 」
無常即苦,感受到無常又是另一層的苦。「這是躲避,對吧? 在生命中,我們常常計算機會率。當我做出一些行為時,受到碰撞的機會有多大?我們恆常地、有意識地及無意識地為自以為能得出較好的結果所做選擇,世界是有規律的,但不會完全在預料之內。這件作品讓參與者置身在每日都做的預計和選擇當中,我會說這件作品是日常概率性的模型。 」悲觀主義會說自己所有決定其實已經是上天安排好的,樂觀主義會說不聽天命。雖說很多人千方百計總希望自己能吃少點虧,但生活何嘗不是跟這種涉及「躲避」的表演藝術般,往往因為偶然反而變得充滿驚喜?
今次亞洲首展不同往常,不會有專業舞者表演,而是純粹的讓到訪者參與在內,躲避期間或許帶來自編自舞的景象;另外同場將播放三齣科西的舞蹈錄像,介紹這位當代芭蕾革新大師如何用身體探索舞蹈。對此,William 表示:「不要有特定的期望十分重要,對人們的互動,甚或更重要對自己的觀察,都要有好奇心。《無處又遍處(二)》不是簡單或是難懂的,其價值在於你如何看待這件作品。」
談及專業與普通大眾參與在內所導致的不同效果,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舞蹈)張月娥以金庸小說作比喻,表示:「這讓我想起了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一幕,黃藥師以一首可以亂人心神繼而走火入魔的奪命樂曲來展示他的功力。在場的人都運用內功防禦,免被旋律控制。不諳音律的郭靖反而將注意力從旋律抽離,在樂句之間發現了破口,最終打破了這致命的節奏。 另外,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他不懂武功,但會用『凌波微步』逃過打鬥,訣竅是以巧妙的步法,甚至不按常理,出其不意地避開對手的攻擊。」張月娥還表示 William Forsythe 的這件作品帶出了挑戰和很多可能性,「我期待看到來自各行各業的人用 不同的方法參與其中,當中可能伴隨著許多尖叫和笑聲。這是一場『躲避』的遊戲。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更安全的路徑,而另一些人可能會選擇更大的挑戰。我想像每個人 都可以成為段譽,並用自己的步法和路徑,穿越這個擺錘迷宮。我也期待看到一些人如郭靖一樣積極迎戰,從鉛錘搖擺的規律中,譜出自己的節奏,並與之共舞。」
《Rolex Presents: William Forsythe’s Nowhere and Everywhere at the Same Time No.2》
日期:7月4-19日
詳情:www.westkowlo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