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出公海」是編劇黃詠詩所用的真實形容詞,她說沒想過這「怪雞劇本」得到幸運之神眷念,轉化成一個有機劇場生命體,隨時間、社會環境不斷轉變而改變,打動不同人。15年過去,她由閨女變人妻、經歷過世紀疫情、生離死別少不免,內在外在轉變,她說這個劇本不斷轉化,以戲劇、對白、真感情、優雅姿態「去處理每一個時代搞唔掂的矛盾感情。」

難道婚姻只是結與離的選擇?這是黃詠詩不斷叩問的。以婚姻關係映照自身,兩個人走進婚姻的跑道,能在溝通下、互補中彼此一起成長?還是合則來,不合則去?

1 / 3

《香港式離婚》是黃詠詩原創劇本,故事發生在一間專辦離婚的事務律師行;貌合神離、結婚多年的中產律師夫婦見盡離婚惡相;年輕見習律師一頭栽進千奇百怪的離婚世界,與慣性沉默的律師行老闆產生微妙情愫,一觸即發;一直在沉默婚姻中的老闆娘如何自導自演下去?在法律與婚姻之間,糾纏着六個現代男女的悲歡離合,叩問何謂天長地久。

舞台、燈光都很好,服裝總監張叔平把律師樓的每個人的品味都提升了,嘉玲姐的套裝都好看得不得了,但這還不夠,在那場夢境戲跳探戈的環節,她那條把身體玲瓏浮凸展露無遺的黑色絲質高叉裙,伴隨她的舞姿一吋一吋地展露她的肌膚,太sexy 了。這也是一幕諷刺,如果你的另一半穿得sexy而不是為了你,她的身體「為悅己者容」只在夢境出現,那這段婚姻關係,也應該開到荼蘼。

人情味盎然於無情幽默中

擅寫黑色幽默的黃詠詩,當然不放過在《香港式離婚》植入尖酸與絕核,人情味盎然於無情的幽默中。台上主角銳利的詞鋒,配合兩位律師都傲慢驕矜、剛復而不甘心處下風的職業病,但兩個挾着稜角的人相處,自然要磨合。不甘示弱、各不相讓,在一段婚姻關係中,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黃詠詩就是透過台詞將角色各種複雜的情感、思緒呈現得充滿視覺效果。全劇最動人的一段夫妻離婚前表白, 寡言的CK(黃子華飾演) 向妻 Laura(劉嘉玲飾演) 道出自己會待對方上班後爬到她的床上,感受一下她留在被窩內的餘溫。此番剖白透露二人早已分房睡,在靈與慾的關係上雖得不到滿足,但卻顯露出一種痛苦的深愛。

結婚法例得一頁,離婚法例有150頁。究竟哪一頁可以證實我們愛過?

《香港式離婚》

原生家庭與家人我們都別無選擇,婚姻是人生唯一能選擇自己家人的機會。明明是與自己血濃於水的另一半,問題是:日子久了你覺得自己揀啱定揀錯? 每個人對婚姻有不同的期盼,有人想找長期飯票,有人想要靈魂伴侶,有人沒想太多,就是想找一個可以互相配合的伴。

畢竟,兩個毫無血緣、成長背景、性格迥異的人走在一起朝夕相對,就如兩塊稜角分明的石頭互相磨擦至成為光滑的石春,過程是必然的痛苦,更必須相互體諒而成就。婚姻中的相互欺騙與折磨,有很多痛苦與誤解。婚姻究竟意義何在?這就是《香港式離婚》在探討的事情。

大學同學不幸喪偶,在辦好亡夫的喪禮後在社交媒體分享了對婚姻的體會。「婚姻,是一份很辛苦的功課,吃力不討好,在於對手未必會和你合作,有時會覺得對手的不合作,其實也是一種合作,是一種成就對方的合作。」她直指,婚姻最可惡的部分,是會讓人失去自我,更甚是活在極度懷疑自己、懷疑人生的過程裡面。

1 / 3

人性的脆弱與弔詭 四海皆通

戲的橋段例如爭產的策略、個案都與我們接觸到日常新聞熟口熟面,很「香港式」;至於「離婚」,而是透過婚姻關係道出人性的脆弱與弔詭,可以放諸四海皆通。最記得印象深刻,觀眾甫入場便會被台上那偌大辦公桌震懾,這辦公桌涵蘊了港式男女關係中的猜疑、機心、怨懟、和自私,辦公桌兩人的「對視」代表一門生意的利益「對峙」。

其中一幕,劇中要求離婚的闊大說結婚初期已偷偷收藏丈夫的一小撮頭髮,若丈夫與情婦所生的子女可用來驗 DNA,令她更容易分掉丈夫的財產。這種攻於心計不只出現在商業社會,在香港富貴圈的婚姻關係中,可能是普遍的日常。楊詩敏(蝦頭)的演出,從來沒有令我失望,這次她演的闊太Maria,一樣有台型又有內涵,由不可一世到懊悔不已,那一幕崩潰戲演得恰到好處,拍爛手掌。

記得之前看另一齣講離婚的舞台劇《大離婚日》,林日曦自編、自導再找來田蕊妮分演兩齣「舞台映畫+獨腳戲」的前設正是:如果婚姻是一場比賽,你會找怎樣的「隊友」與你一起贏這個比賽?

但婚姻又能是一宗生意或一場比賽嗎?合夥人要怎樣互補?誰最得益?《香港式離婚》就是探討一段關係如何能win win。如果生意興隆,笑到最後當然好,但如若生意失敗,最後歇斯底里地,帶着一顆破碎的心離場,值得嗎?

有經歷的人,必定會被劇中人的窘境、對白打動。若不?少年只怪你太年輕。因為劇本真的把人內心的問題挖得很深,一個自省的人會被刺激思考很多隱藏的問題。

以律師樓作場景,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經商業運作變得機械而僵化,結婚與離婚只是生意?你明白場景與現實反差極大;嗒着這個戲,越嗒越有味,就像劇中出現,那杯四十年的威士忌。

成長,就是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