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hattan(1979)

Woody Allen 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Brooklyn),以1979年上映的美國喜劇電影《曼哈頓》(Manhatten)宣告他對紐約的熱愛。由 Woody Allen 自導自演,電影中能看到他在紐約中心的舒適公寓到哈德遜碼頭,經過Rizzoli書店、猶太美食店、博物館等。這種黑白相間的經典作品,加上30年代的爵士樂曲調,將觀眾帶入這座生機勃勃的城市,似乎有點理想化。

Woody Allen and Diane Keaton in Manhattan (1979)
© 1979 - MGM

Woody Allen and Diane Keaton in Manhattan (1979)

© 1979 - MGM

West Side Story(1961)

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的背景設於紐約西部,描繪兩位身處相愛卻身處敵對團體的少男少女。音樂劇形式令人沉醉,故事充滿了現實與諷刺的意味,還帶出社會隱藏的問題,例如種族歧視、青少年犯罪、暴力和文化代溝等。

George Chakiris, David Winters, Eliot Feld, Tony Mordente, Tucker Smith, and Russ Tamblyn in West Side Story (1961)

George Chakiris, David Winters, Eliot Feld, Tony Mordente, Tucker Smith, and Russ Tamblyn in West Side Story (1961)

Taxi Driver(1976)

Martin Scorsese 執導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是一部美國新黑色心理驚悚電影,描繪了令人沮喪的1970年代紐約景象,使觀眾沉浸在這座城市的緊張、壓迫和不道德的氣氛中。 這部電影獲得了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由 Robert De Niro 飾演的士司機,他的生活因受虐狂和極端追求而影響。

Robert De Niro in Taxi Driver (1976)

Robert De Niro in Taxi Driver (1976)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這部很受歡迎的電影改編自 Truman Capote 的小說,在Audrey 演唱並由作曲家 Henry Mancini 製作的《月河》(Moon River)映襯下,凸顯了紐約的魅力。 Audrey Hepburn 優雅地展示一位初級社交名流的特徵,該名社交名流離開了她的故鄉,希望生活更加忙碌而富裕,直至她遇到一位作家(George Peppard 飾) 。

Audrey Hepburn in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Audrey Hepburn in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American Psycho(2000)

《美色殺人狂》(American Psycho)展示出對紐約人變態的超資本主義見解。改編自Bret Easton Ellis 的小說,故事跟隨一個患有精神病的華爾街交易員(Christian Bale 飾)發展,了解這位整潔的金色男孩之日常生活。從他在早上鍛煉身體,進行面部護理,到前往鎮上最好的餐館參加社交晚宴,到俯瞰天際線的極簡閣樓中,感受其狂歡生活。

American Psycho(2000)

American Psycho(2000)

Léon(1994)

在 Luc Besson 的鏡頭下,觀眾得以感受由主角 Léon 呈現的90年代紐約暴力的一面。 在小意大利地區,這位職業殺手(Jean Reno飾)遇上了12歲的瑪蒂爾達(Natalie Portman 飾),後者決心報仇。

Léon(1994)

Léon(1994)

原文轉載自 Vogue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