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種愛的表達中,肯定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包括稱讚、鼓勵或向他人表達感謝。這對於不善於直言愛意的亞洲人來說,向來都不是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相比之下,我們善用話語中的留白,比如將「I LOVE YOU」翻譯為「月色真美」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隱晦道出的心意,源於亞洲人的含蓄本色,也承載着人們對待情感的珍重。然而,語言對於「愛」的重要性不可以因此忽略,正如香港詩人吳敏鈴 Forest 所說——「我認為有營養的語言會像蜂蜜一樣滋潤我們,讓我們先做一個能夠提供養份的人。」

香港詩人吳敏鈴Forest。

香港詩人吳敏鈴Forest。

讀編劇出身的 Forest,自 2014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始寫詩,如今在周末不定時到香港街頭或書店擺檔舉行「你出題,我寫詩」的活動,聆聽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隨即寫出幾行小詩作為回應:「第一次擺攤寫詩是在上環太平山街,只有一張地氈和兩張摺椅。當天迎來了一位使我印象深刻的客人,她說在太平山街看到我的海報,感到好奇便來尋找寫詩的人。她給我的題目是〈樹〉,這是送給她一位做持續發展的好朋友。可是她面臨情緒壓力,所以想給她一首詩作鼓勵。我寫完之後讀詩,她馬上感觸落淚,我給她一個擁抱。文字也許是沉默的,樹也是,可是我們不要待到真的受不了的時候,才讓自己崩潰。」Forest 回憶道。

跟隨那簡單的檔位一同在城中漂泊的,還有一張寫着「在香港寫詩維生可以嗎?」的海報,與車水馬龍、瞬息萬變的都市氛圍形成對比。任何情緒的波動翻湧,都能在此得到文字的溫柔問候。而執筆寫詩的 Forest,不僅是送出問候的人,也在收到讀者的真誠反饋後,屢屢感受到言語的能量:「由於出題寫詩,我結識了來自不同地區的陌生人。他們有的會說認為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說一定要繼續堅持做下去。記得在一次新書分享會之後,有人對我說感謝我的內容啟發到他的思考和擁抱希望。我認為這是一個對我所做的事情有巨大的肯定,詩作為媒介,它的用處在於溝通,而能夠影響他人是我的榮幸和得着。」她分享道。

而她執筆的詩集《我們都是被星光哄騙的孩子》,其中一輯也正是以「愛」為題,用天馬行空而深沉的詞藻,道盡內心的柔情與浪漫:「我認為沒有一首詩是無聊的,詩的意象能激發我們聯想,但也是神秘和虛無的,因此就算讀了很多遍,也不能有一個正確的解讀」——愛情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