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EVOLUTION

過往,香港都被戲稱為「文化沙漠」,近年大家更擔心這個東西薈萃的彈丸之地會逐漸被周邊地區取代。可是,憑藉香港本身的地理、稅務政策、基建物流等優勢,讓香港於 90 年代開始逐漸擔當亞洲當代藝術中心的角色,不單吸引了如蘇富比 (Sotheby’s)、佳士得(Christie’s)等國際拍賣行將亞洲總部搬到香港,每年藝術拍賣的成交價亦屢創新高;近年,各類型大大小小的藝術展包括《Art Basel Hong Kong》於 2013 年進駐香港,其他如《Art Central》、《Affordable Art Fair》等針對不同顧客群的藝術展紛紛在本港舉行,香港逐漸成為了一 個國際間不容忽視的藝術據點。

本地當代畫廊Gallery Ascend 負責人Matt Chung。

本地當代畫廊Gallery Ascend 負責人Matt Chung。

A NEW ERA

本地當代畫廊 Gallery Ascend 負責人 Matt Chung 更是以第一身感受當中的變化。「近 5 至 7 年亞洲藝術界發展飛快,這種現象或許歸功於某些大師,例如村上隆、奈良美智以及草間彌生。他們的藝術作品被普及化,不少品牌與他們推出合作的商品,使普羅大眾更容易接觸藝術。」加上在明星效應與潮流文化的帶動下,就像時尚巨星 Justin Bieber、Kanye West 和陳冠希等人購入當代藝術品如雕塑、版畫,又或是日本著名玩具品牌 Medicom 與品牌和藝術家推出的聯乘限量版 BE@RBRICK,甚至是近年崛起的 NFT,以上種種都令亞洲藝術得以推廣到不同層面,並且注入年輕活力(以及購買力)。Matt 亦提到過去數年因為疫情關係,人們對藝術品及周邊產品的銷量有明顯的提升,他笑言:「這些年,因着社交距離和在家工作,大家都花費了不少金錢在 Zoom meeting 時鏡頭所及的藝術擺設、家品和 Art Toy 等。」

大師級亞洲藝術家獲得空前成功,既開創了一種新風格,例如:村上隆的超扁平(Superflat)概念,也同時造就了很多同樣以日本動漫式人物或童趣表達手法創作的藝術家在藝壇上打開知名度,例如:日本藝術家青島千穗、六角彩子等等。然而,相似也相近的創作風格一湧而上,亦導致藝術界出現飽和的情況,受眾也開始難以分辨個別藝術家的獨特性。Matt 留意到現今收藏家更着眼於亞洲藝術家作品背後理念是否緊扣自身經歷,又或是創作風格如何突顯該藝術家的文化背景等,從而分辨和決定該藝術品是否值得收藏。

LOOKING AHEAD

隨着時代推進,加上世界大格局的改變,這個世代的亞洲藝術家比起上世紀的前輩在藝術界的發展相對容易,Matt 更形容為幸運。他以著名法國華裔畫家常玉為例,他因多年沉浸於極富藝術氣息的法國,接收廣闊的國際藝術視野,在該地藝術圈子建立人脈才得到較多國際藝術界認可。但現在藝術家們可以參加世界各地的藝博會,讓自己的作品與觀賞者相遇,也是一個很好向世界宣傳自己的絕佳機會。

因互聯網發展過程而形成的「去中心化」現象,令人們的文化交流相對上世紀更為流通,「全球化的影響下令人們喜愛藝術的品味能與自己的成長經歷中不同的文化元素互相呼應。」 Matt 表示如今不單單只有學院派風格的作品才被視為巨著,一件能觸動人心,甚至是被廣泛流傳的藝術作品也能被視為時代經典,他深信在未來十年內亞洲藝術會在全球當中擔當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作為本地藝術界的一分子,Matt 認為藝廊是藝術家與公眾的橋樑,「無論是收藏家、前來畫廊欣賞畫作的觀賞家,甚至是於社交平台瀏覽藝術品的人,我們都擔當着一個教育的角色。」 有別於西方從小培養藝術養分的教育方法,香港未必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觀世界各地的藝術館,也沒有一種強烈的藝術氛圍促使我們主動認識藝術作品,因此「畫廊便是提供一個相對容易接觸的途徑令普羅大眾了解藝術,同時亦吸納各界人士的意見,使得談論藝術不僅僅只是談論歷史背景等資料那麼沉悶。」Matt 肯定地回答說。

最後,筆者請 Matt 推薦數位亞洲及香港新晉藝術家給讀者們認識,他說大家可以多留意日本藝術家 Jun Makita、森本啟太(Keita Morimoto)和香港年輕藝術家 Henry Shum(沈璟),他們每位的風格獨特也極具潛力,絕對是亞洲藝術界的明日之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Jun Makita (@jun.ma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