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是想用鈴鐺做編織布,無意間發展成了繩子。」藝術家梁慧圭(Haegue Yang)提到創作初衷時,表示自己曾嘗試以鈴鐺為框架,製作出一種新型的編織物。「在許多的嘗試和研究後,我們選用了這種小鈴鐺搭配大金屬環的設計。」後來創作的繩子、以及其他 Sonic 系列的藝術品,正是以此為基礎製作的各式各個的編織品。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於M+作展的《聲之通天繩》,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則韓國神話故事《變成日月的兄妹》:傳說兄妹兩人為躲避地上的險境,爬上了從天而降的繩索,最後登天變成日月。長長的繩索通向M+的天花板,從視覺上就帶來十分震撼的效果。而這並非藝術家梁慧圭唯一想要表達的內容。繩子在搖動時發出陣陣迴響,才是這間宏偉藝術裝置的重點。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如此充滿靈性的聲音,在古往今來的許多文化中都有跡可循。」對於在韓國出生長大的 Yang 來說,鈴鐺碰撞金屬的凄厲聲響,令她想到本土宗教——充滿神秘色彩的薩滿教 (Shamanism)。「薩滿教會用金屬碰撞的聲音訓練人的耳朵,這種並非悅耳的聲音,在許多宗教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媒介。」Yang 解釋道,「歐洲的一些宗教儀式會使用牛鈴(cowbell),非洲、印度也會將鈴鐺裝飾在身上。」原本日常可見的物件,一經藝術的加工,便可叩響並聯通各個文化的生活記憶。這也恰恰符合了M+最初交給 Yang 的「EurAisa」主題,「EurAsia 正是東西方的中間領域,是所有文化的相通之處,是交流、融合的過程本身。」
深信「藝術家都是跨文化主義者」,Yang 在韓國出生長大,而後在德國柏林生活。習慣了在不同城市和文化之間奔走,她原本就是「EurAsia」最好的代名詞。因此香港這片集合了多元文化的藝術熱土,正為她和她的作品提供了大放異彩的機會。「香港是我與亞洲各個國家的藝術家、好友的相聚之地。這裏別具香港本地的特色,同時也匯聚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和人群。」Yang 分享道。M+的誕生,更為身為藝術家的她帶來了新的期望。「我在大約十年前聽到 M+的初步構想。對任何亞洲藝術家來說,這都是足以『改變潮水走向』的難得機會,我們都期待已久。」
談起創作過程中的難忘事,Yang 笑言:「我不是一個對時間很敏感的人。當有人問我昨天從韓國飛來香港用了多久,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也不關心。」而她的這份「不敏感」,亦體現在對工作孜孜不倦的付出:從2020年9月第一次提出《聲之通天繩》的構想,到最初落實,Yang 與 M+的工作人員前前後後商討出的提案數之不盡。「我很早就開始研究 M+的建築,人們總是喜歡將難度很高的空間交給我來創作,今次也如此。」她玩笑道,「換個角度來說,我很感謝有這一次挑戰。」回想起途中遇到的種種難題,她也只是淡然一笑,並說:「It’s good to have a rich process.」其中的樂趣與良苦用心,相信早已化作陣陣鈴聲,在觀者心中久久回響。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Editor
Cathy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