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說,十月只與一件事有關——萬聖節。光是提到這個節日就會喚起對恐怖故事、甜蜜美食和驚悚服裝的懷舊印象;這是一個看恐怖電影、參觀鬼屋的時刻,當然還有Heidi Klum。雖然現代的萬聖節充滿了滑稽的恐怖,但情況並不總是如此。事實上,萬聖節的歷史既引人入勝又複雜,根源跨越了幾個世紀、幾大洲和多種文化,傳統之中流露季節意義、精神意義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感。以下是萬聖節迷人歷史的簡介,從其異教徒的起源到今天,你可能再也不會以同樣的方式看待黑貓服裝和粟米糖了。

萬聖節原本甚麼時候開始?

萬聖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2000年前,源自於凱爾特的異教節日Samhain(發音為“sow-un”)。 Samhain在愛爾蘭語中實際上是「十一月」的意思;傳統上,Samhain的開始是在10月31日慶祝,伴隨著篝火、音樂、舞蹈和盛宴。如果這聽起來比怪異更有趣,那麼請考慮這一點:慶祝活動是為了紀念收穫的結束和冬季的開始——這是一個生命與死亡循環的時刻。 「這是黑暗開始壓倒陽光、白天變短的時候。」歷史Podcast《Tracing The Path》的主持人Dan Morris指出,「這個現象創造了生者與死者之間的界線在那時是最微弱的想法,邀請死者回來探望他們的生者。目前實踐異教傳統的人不一定這麼看。 「雖然這個節日確實圍繞著收穫和死亡,但許多異教徒將其視為生命循環的自然部分;正如春天會在冬天之後升起,我們的靈魂也會在學習了超越的教訓後再度轉世,許多現代女巫和異教徒在薩溫時設下積極的意圖,以吸引他們希望在未來一年中獲得的祝福。

雖然美國的萬聖節可以追溯到Samhain,但不僅僅是古代凱爾特人尊重秋季中期的邊緣能量。 「在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地點,這是一年中被認為兩個世界之間的邊緣模糊的時候。」占星師Chani Nicholas說,並補充道10月31日也在天文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標誌著9月秋分和12月冬至之間的中點。這樣的中途點不禁讓我們注意到變化,「隨著光線的變化,它提供了一個更深入過渡季節的視角。」為此,墨西哥的亡靈節(Dia de los Muertos)——其根源於古代中美洲文化,也尊重那些已經離開「另一個領域」的人們——傳統上在11月1日慶祝。 「10月31日,我們更能與那些在我們之前來過的人交流,這一年的這個時候是關於讓我們自己熟悉黑暗和死亡,以提醒我們這樣的過渡不是結束。」Nicholas表示。

萬聖節服裝與「靈魂蛋糕」

對於古代凱爾特異教徒來說,與「那些來過的人」交流意味著善惡靈魂的存在。為了躲避惡靈並安撫善靈,慶祝Samhain的人們會穿上動物皮和動物頭。這個傳統演變為各種偽裝的穿著——而且因為在Samhain期間經常會向靈魂獻上食物和飲料,人們會打扮成各種角色,挨家挨戶地背誦詩句,以便代表靈魂接受供品。這個習俗在中世紀之後仍然持續,當時「靈魂蛋糕」——小圓蛋糕,調味有肉桂和肉荳蔻——會給那些敲門的人,作為祈禱和歌曲的交換。

Halloween和All Saints’ Day

隨着基督教在歐洲和愛爾蘭的傳播,教會開始吸收某些異教傳統,並將其與自己的節日重新對齊;在8世紀,教宗Gregory三世將天主教的萬聖節(或萬聖夜)從5月移至11月1日。因此,10月31日成為「萬聖夜」,最終縮短為「萬聖節」。
「從嚴格意義上講,萬聖夜是一個基督教的慶祝活動。」專門出版哥特、恐怖、奇幻和歷史小說的出版社Flame Tree的創始人Nick Wells解釋道,「與所有古老的歐洲文化一樣,特別是那些有宗教根源的文化,萬聖節是從更古老的凱爾特傳統中衍生出來的。」

現代萬聖節的演變

由於愛爾蘭的大饑荒,讓美國的現代萬聖節得以誕生。 「1840年代末期大量愛爾蘭人移民到美國的海岸,」Wells解釋道,「150萬人抵達,帶來了最終發展成為現代萬聖節的精神和神話傳統。」當然,1840年代的萬聖節傳統與我們現在慶祝的有些不同。「最初,萬聖節主要是在小型農村慶祝,但到了20世紀初,它在全國範圍內逐漸受到重視,重點放在秋季節日和社區聚會上。大約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它演變成一種更世俗和以家庭為導向的傳統。」藝術史和服裝設計專家Chelsea Loren解釋道。

Trick or treat傳統

可能有的人覺得早期的萬聖節很甜蜜——但並不全是糖果(例如1893年上市的Tootsie Rolls 糖)和咬蘋果。事實上,在20世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的萬聖節是一個完全的惡作劇、混亂和破壞的夜晚。孩子和青少年會在夜裡肆意奔跑,點燃火焰,破壞財產,翻倒廁所,甚至放走鄰裡的牲畜。 「這被視為青少年犯罪的時期。」Cleveland的Buckland Museum of Witchcraft and Magick 館長Steven Intermill解釋。是的,會發放糖果和甜食,但更多的是一種賄賂。如果一個孩子來到門口沒有得到零食,麵粉就會被扔到房主的臉上——或者更糟。 (這是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的字面意思。)要了解混亂的好例子,可以觀賞Judy Garland主演的電影《Meet Me in St. Louis》,電影中描繪了在1903年一場狂野的萬聖節狂歡。

為了平息破壞,1920年代和1930年代,社區開始正式化萬聖節慶祝活動,舉辦化妝遊行和受規管的“trick or treat”。大約在同一時期,《The Book of Halloween》和《Dennison’s Bogie Book for Halloween》等書籍變得流行。 「它們提供了派對建議、裝飾想法、季節性遊戲和主題的例子,將萬聖節變成一個更適合家庭的活動。」 Intermill說。

來自電影《Meet Me in St. Louis》中描繪萬聖節的其中一幕:

南瓜燈

Halloween在1950年代已徹底商業化。華納兄弟、Hanna-Berbere和迪士尼等工作室創作了以可愛卡通角色為主的節目和電影,將曾經令人毛骨悚然的萬聖節原型,如鬼魂、女巫和骷髏,以更輕鬆的方式呈現。電視劇《Casper the Friendly Ghost》於1950年首播;標誌性的電視特輯《Charlie Brown and the Great Pumpkin》於1966年首演。這也是學校真正開始歡慶萬聖節的時候,並開始組織南瓜雕刻比賽。最佳南瓜燈的獎品?一袋粟米糖,這被大力推廣為終極萬聖節美食。當然,雕刻蔬菜也是古老的Samhain傳統,由愛爾蘭人帶來——但它涉及的是根莖類蔬菜,而不是南瓜。 「最初的南瓜燈是蘿蔔,源自於Stingy Jack的民間故事,他欺騙魔鬼不讓他進入地獄,這使得當地習俗發生了變化。」Intermill解釋道,傳說中,Stingy Jack將一顆燃燒的炭火放入挖空的蘿蔔中,作為燈籠照亮魔鬼在地球上徘徊的路。 「人們會在蘿蔔上雕刻南瓜臉,以驅趕在萬聖節徘徊的鬼魂和靈魂。」但萬聖節何時成為一個成人節日,並配有性感的化妝舞會?為此,你可以感謝Coors Light啤酒。 「所有其他品牌啤酒都以其餘節日作為目標,所以他們在1986年開始瞄準萬聖節。」Intermill解釋道。他們的發言人?當然是Elvira。

原文轉自《Vogue》美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