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基最叫人心悅誠服的地方,是他對自己工作的投入和專注,同時因為自小浸淫並曾到外地深造體驗,培養了對衣服的專業知識和涵養,難怪當問他對自己超過半世紀創作最難忘的地方,他立刻說出兩個字:功底。
「在我所創造的作品中,無論是成衣或訂製服,最重要的還是裁剪。所以辦房是我最愛的地方,就像廚房是主婦重地,我對辦房內的一切瞭如指掌,而且全部是自己一手造出來的。其實只要手上有功夫有感覺,當你撫摸不同布料便已經知道應該怎樣設計怎樣造。布料的不同質感不同反應,會自然告訴你不同設計如比例多少、衣領幾高、衣袖細節、鈕扣多少等等,這些都要你親手摸過才知道。
而如果你要我揀最難忘的一件作品,我會說是阿梅(梅艷芳)於 1998 年拿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時穿的晚裝,我用上了多種源自百年前西服裁剪技術,為阿梅造出一件優雅大體的晚禮服,光看是看不出端倪,待穿上身後才彰顯不同部位裁剪的精巧到位。」
我認為香港精神是做自己最鍾意做的事情,而且永不言悔、永不妥協,一定會堅持、堅持、再堅持。
劉培基
PASSION DRIVES PERFECTION
聽 Eddie 細細道來,可以看到,在設計和縫製衣服之間,他更享受為人度身訂製衣服的工作。「其實度身訂造你需要很了解女人。我從第一眼看到女性顧客進入我工作室,透過她穿甚麼高跟鞋、塗甚麼顏色的唇膏,是貪靚的還是在拍拖的,造衫目的是甚麼,我都了然於胸。可能我吸收能力高,平時都會多去博物館多看書多看人等等。每次出外旅行,像倫敦巴黎米蘭等地,我最喜歡到 café 飲咖啡,因為可以觀察到很多人很多東西,看人們穿甚麼衣服,走路時會有甚麼動作動靜。」
Eddie 的好學,印證了只要是你喜歡的工作,就算下了班你都會尋找相關的東西來看,孜孜不倦地學習吸收。而這會是他對香港精神的定義嗎?「我認為香港精神是做自己最鍾意做的事情,而且永不言悔、永不妥協,一定會堅持、堅持、再堅持。像我自己便從來不會貪慕虛榮,打從開設自己工作室,我便從不花時間和客人食飯交際,絕不奉承。因為我很清楚,客人覺得我好,是衝着我的作品而來,所以我更要專心創作,記住這是我的作品,自己滿意才會交出去。100 人如果有 50 個覺得你好代表你沒有做錯,有 60 人喜歡便應該高興,有 80 人喜歡晚上便睡得好,但要 100 人都說好是沒有可能的。總之對自己要有要求。」
LAND OF OPPORTUNITY
那麼身經百戰的 Eddie 對如何延續香港精神有甚麼忠告?「現在年輕一代都只看今日,沒有考慮 10 年後的局面。很多只做了幾年便以為已到樽頸看不見未來。其實青春是要來付出的,只要你肯就是了。只要看我 11 歲開始賺錢,18 歲已經可以儲到留學經費,當然,到倫敦還是要做多雜工才能生存。但一切皆要靠自己爭取,無人會送上門的。」
最後 Eddie 會有甚麼說話對香港人講?「香港是一個有好多機會的大都會,地方小,競爭不那麼大。每一行你都可以找到最傑出的幾個人,想贏他們並不難,只要以他們為目標,便可以讓自己有進步空間。其實我會為離開的人可惜,因為別的地方不能給你那麼多機會,而且香港的醫療也是最好的。所以香港是我的根,但在我 48 歲正式退休後,因為已不在江湖,所以我需要靜下來,穿梭泰國深圳香港,過隱居生活。而在 50 歲時回望自己的成就,我已無悔今生,可以有品味地過簡單生活。其實快樂或開心都是自己給自己的,不要靠別人給你。」
Location courtesy of 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