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首度在亞洲全面展出法國歷史服飾收藏,亦是近年亞洲規模最大的同類展覽,當中有大部分展品均首次在亞洲展出,香港觀眾將有幸能夠探索法國時尚演變,以及服飾和身體之間的關係。
展覽由來自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時裝及紡織品部研究員 Denis Bruna、中世紀及文藝復興珠寶研究員 Mathieu Rousset-Perrier 負責主導,並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策展人、副研究員楊悅庭(Ingrid Yeung)博士攜手合作策劃展覽概念和內容。相較起直接展示出最華麗的服飾傑作,策展人特別採用「兒童為玩偶穿衣裝扮」的形式作為策展和設計理念,讓大家能夠了解服飾的穿著方式與歷史意義。「我們整個概念來源自『紙娃娃』,我們將人體模型放在中間,並將所有衣服與配件放在模型周圍。」Mathieu 補充道:「我們認為只展示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中的精美傑作會相對乏味,因此我們從塑身內衣開始,再來才是華麗的服飾,以至帽子、手套等配件,我們的策展目的是展示歐洲時尚如何隨着時間推移而演變,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當年貴族女性的細腰和沙漏體形。另外,我們總是忽略一點——男人也會透過服裝剪裁來修飾他們的身體。」
展覽還特別依照時間順序進行規劃,好讓觀眾將能夠理解 18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服飾變化。「例如宮廷服飾隨着 18 世紀末的君主制沒落而逐漸消失,直至 19 世紀初只剩下拿破崙宮廷晚禮服。顯然,社會風氣隨着時尚而變更,反之亦然——時尚也隨着社會而改變。」Denis 解釋道,隨着資產階級的到來,社會對男女性別之間期望差異逐漸擴大,當時男性開始將金錢投入事業,或其他如房產等的財富象徵,而非衣服。Matthieu 接着說:「我認為『花瓶妻子』的概念便源自於該時期。當時無論是貴族或資產階級都非常認真地管理自己的財富,但外表依然非常重要,女性會透過時裝展示其丈夫的財富。」這某程度上導致男裝的比女裝發展緩慢,Denis 戲稱,即使現在穿上 19 世紀的男士西裝走到大街上也不會顯得突兀,只會讓人感覺有點復古。
THREADS OF HISTORY
每件禮服近乎完美的保存狀態固然令人驚嘆,但更引人入勝的是每件歷史衣物背後的修復工作。Mathieu 表示:「服裝的體態隨着時代而變化,因此每套服裝的人體模型也有所不同。加上這些服裝原本由真人擁有、使用和穿著,因此我們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讓人體模型適應服裝的形狀。」當被問到展覽過程中最大的挑戰,Denis 直言是時間,「當我和 Matthieu 被邀請辦展覽時, 已經是(去年)7 月下旬,於是我們從 9 月開始籌備。」他補充道,「我們挑選了將近 400 件衣服、配件與珠寶,並在檢查倉庫後,將它們轉移到修復工作室。對服裝修復而言,不到一年的籌備時間可說是非常短,因此我們必須工作迅速。」
能夠在短時間內策劃出這場大型特別展覽,除了技術與經驗,當然還有他們對歷史與時尚的熱情。早在挑選展品時,他們便已經偷偷加入自己私心最愛的作品,將之從法國遠渡重洋到香港展示。「我把我們博物館所有的珠寶收藏中,我最喜歡的一枚萊儷(Lalique)大胸針放到展覽中。這枚胸針上有一隻坐在花朵拱門上,由玻璃和琺瑯製成的大黃蜂,其身體由吹製玻璃和模製玻璃製成,而翅膀和頭部則採用了琺瑯金。」 Matthieu 介紹了他最愛的珠寶作品,作為時裝及紡織品部研究員的 Denis 則偏愛一套剪裁獨特的 18 世紀男裝,「我很喜歡一套大約於 1830 年時期的男士西裝,非常簡單且素雅,而我認為西裝的主人是一位 20 到 25 歲的花花公子,他不想穿著非常嚴謹的服裝,所以他選擇了一條非常寬大、時尚的褲子,搭配一件較小的 Spencer 短外套。」他說道,「對時尚策展人而言,這類日常時裝非常罕見。大家都想要收集 18 世紀漂亮的宮廷禮服、緊身胸衣,卻對日常服裝沒甚麼興趣,因此我對於博物館收藏了這件服裝感到非常幸運——它對展示當時的日常生活與街頭時尚非常重要。」
這次是 Denis 在裝飾藝術博物館工作了 13 年以來,首次同時舉辦時尚與珠寶展,他表示:「我並不是珠寶專家,所以能夠看到某些禮服與匹配的珠寶相搭配,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展覽向香港觀眾敘述關於時尚與珠寶的故事,如果他們能夠藉此了解到法國以至歐洲歷史,我會更加高興。」正如 Ingrid 在訪問中提到:「展覽不單只有膚淺的美,而是囊括了當時歐洲歷史、社會、文化、心理,以至情感。」
《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 1770–1910 年》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 9
日期:即日至 10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