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Hong Kong Shifts 的 Instagram,你會看見許多熟悉的面孔:清潔工人,小巴司機,外賣運送員等。疫情期間,這些人物仍緊守崗位努力維持城市運作,這些感動時刻,也被平台記錄下來。
「我們城市的企業文化太過注重中產階級以上的制度,在社會不同階級之間畫出層層界線。」Cynthia Cheng 如是說。「我們創辦 Hong Kong Shifts 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這個社會障礙。」
以關愛基層工人為平台的宗旨,Cynthia 與來自比利時的 Maxime Vanhollebeke 於去年創立 Hong Kong Shifts。二人同是全職律師,每天在香港面對繁忙及高壓的工作環境,讓他們意識到大眾嚴重遺忘基層工作人員的現象。而透過平台,不但讓他們走進了這些基層工作人員的世界,更能透過聲音、文字及影像,訴説每一個被人忽略的動人故事:例如每天上上落落、要清潔多部巴士的巴士清潔工人麗姐;每天天亮就開工的街道清潔工人芳姐;曾經三度跳海救人的天星小輪水手輝哥等。沒有了這些緊守崗位的人,相信香港也未必能每天如此快速地運作。
兩人的合作非常有默契:Cynthia 負責採訪,Maxime 負責拍攝。由於疫情,兩人覺得接觸受訪者變得特別困難。
「所有人都帶着口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自然變得更加疏離。」Maxime 表示。「正因如此, 我們更需要努力在當中建立更緊密的聯繫。」Cynthia 堅定地說。兩人都建議大家在這困難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多行一步。簡單如點點頭打招呼,我們都可以讓基層工人不會感到那麼孤單,人間總是有情的。
平台運作超過一年,但採訪最大的難關,仍然是尋找適合的受訪者。「有趣的是,大多數的受訪者都是我們在街上不期而遇的。」Cynthia 補充。而極度有限的採訪時間更是另一大挑戰:「我們每次訪問連拍攝通常只能有約20分鐘,這正正反映了受訪者無比的生活壓力。他們的休息時間可以説接近零,還怎麼騰出精神、時間和空間跟我們聊天呢?他們願意和我們共度20分鐘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已經是 一份極珍貴的分享。」Maxime 進一步解說。
Hong Kong Shifts與其他慈善機構合作也是 Cynthia 和 Maxime 的重點任務。為了展示慈善機構對社會另一方面幫助,Hong Kong Shifts 每月都會刊出一個獨特的人物專訪,細訴這些慈善機構怎樣默默地關愛和幫助每一個微弱的基層市民。「希望這些小故事讓更多人明白這些慈善機構的付出是真實而有意義。」Cynthia 說。
談到機構的未來,Cynthia 與 Maxime 同聲表示:「 提高關愛意識才是改變社會的第一步。」
Editor
Tiffany NgCredit
Photography: Bradley A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