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 Boss Prize 2020 作為兩年一度的當代藝術成就獎,自1996年創立以來,一直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的平台,並已成為美國紐約 Guggenheim 博物館的常規節目。今年,入圍名單由一組國際策展人和評論家選出,以表彰藝術家的才華和影響力。 在評論今年的六位入圍藝術家時,Guggenheim 博物館主策展人 David Stockman 以及評審團指出:「經過對當今藝術的嚴格審查,陪審團確定了一群其行為具有文化影響力的藝術家。 儘管他們在方法和主題上各不相同,他們都彰顯了該獎項始終擁護的實驗以及創新精神。」
能入選代表了以下六位藝術家除了藝術感超群外,還極具影響力,現在,為大家介紹這次入圍Hugo Boss Prize 2020的藝術家們。
Hugo Boss Prize 2018 Artists Dinner at the Guggenheim Museum
Nairy Baghramian (b. 1971, Isfahan, Iran)
這位在柏林生活和工作的視覺藝術家用多種材料(包括鋼,矽,樹脂和皮革)製成的令人放鬆的生物形態形式,製作各種意想不到的藝術,同時參考歷史和社會政治,重新構想了人體、性別以及公共和私人空間的運作方式。
![](https://www.voguehk.com/media/2019/11/gen-press-Deformation-Professionelle-Walker-Art-Center-2017-768x512.jpg)
Nairy Baghramian Stay Downers: Nerd, Fidgety Philip, Dripper, Truant, Backrower and Grubby Urchin, 2017 Various media, dimensions variable Installation view: Déformation Professionnelle, Walker Art Center, Minneapolis, 2017–18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hoto: Timo Ohler
Kevin Beasley (b. 1985, Lynchburg, Va.)
2012年畢業於耶魯大學,藝術家Beasley的創作範圍包括雕塑、裝置和表演藝術,並構建了啟示性的形式和聲音體驗。 大膽結合不同材料,他還發掘了個人和階級、種族和權力的共同歷史進程。
![](https://www.voguehk.com/media/2019/11/gen-press-your-face-is-is-not-enough-Liverpool-Biennial-performance-view-2018-768x512.jpg)
Kevin Beasley Your face is / is not enough, 2016 Performance view: Liverpool Biennial, July 14, 2018 © Kevin Beasley. Photo: Pete Carr, courtesy Casey Kaplan, New York
Deana Lawson (b. 1979, Rochester, N.Y.)
迪安娜·勞森(Deana Lawson)是一位當代美國攝影師,風格融合了可控的構圖和消除了熟悉感,以敏銳的眼光和對黑人在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強烈的人類學興趣,配合精心編排的場景,她的作品捕捉了處於極端局限性情況下的對象的魅力。
![](https://www.voguehk.com/media/2019/11/gen-press-Mama-Goma-Gemena-DR-Congo-2014-768x609.jpg)
Deana Lawson Mama Goma, Gemena, DR Congo, 2014 Pigment print 35 x 44.125 inches (88.9 x 112.1 cm) © Deana Lawson, courtesy Sikkema Jenkins & Co., New York, and Rhona Hoffman Gallery, Chicago
Elias Sime (b. 1968, Addis Ababa, Ethiopia)
藝術領域包括浮雕雕塑和建築,Elias 利用殘舊的電子廢物、有機和本地物品,加入大量的拼貼,製成藝術品,探索了社會、自然與技術之間的關係。
ELIAS SIME Tightrope: Noiseless 16 2019 James Cohan gallery
Cecilia Vicuña (b. 1948, Santiago, Chile)
她主張將作品停留在尚未形成的形態,並透過聲音、編織和語言的相互結合,來產生新的意義。
Adrián Villar Rojas (b. 1980, Rosario, Argentina)
Villar Rojas以他的大型、為特定地點而設的裝置雕塑而聞名。 他的作品常帶有一種使人崩潰的感覺,他往往將作品令人生畏的大規模特質與不穩定的脆弱性結合在一起,讓大家看到他的作品時聯想到即使是最宏偉的建築也只是短暫的,從而聯想到萬物的短暫本質的代表。
Editor
Karma CheungCredit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