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查過平均每天使用 Instagram 的時間嗎?我每天看1.5小時,比起其他人應該不算太多,但想想每天花了1.5小時還是很多時間。事實上不少人在Instagram上觀看別人生活,已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Instagram宣布移除「追蹤對象動態」功能,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

KRAKOW, POLAND - 2018/12/28: In this photo illustration, the Instagram app is seen displayed on an Android mobile phone. (Photo Illustration by Omar Marques/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KRAKOW, POLAND - 2018/12/28: In this photo illustration, the Instagram app is seen displayed on an Android mobile phone. (Photo Illustration by Omar Marques/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社交媒體的發明,令我們體內自古以來的八掛基因無限放大,原本就 self-absorbed 的人也有了分享的無限機會,即使不特別自戀的人,遇上特別時刻也有了分享的動機。每天起床、睡前總不忘滑一下Instagram,如果發了文又會特別注會誰誰誰馬上 like了,女友正處追求/被追求時期,每個Insta story都精心處理,為的就博得一個回應。

某次在 Facebook 感嘆:最喜歡看的不是 Instagram 上追蹤對象的貼文(我本來就只follow了很少帳戶),而是他/她追蹤/讚好了什麼人和貼文,引來不少和應。為什麼?因為貼文反映的是用戶刻意營造的生活圖畫,希望別人認識他的形象,但他/她 like 的東西才是他們的真正身份認同(當然也不排除大量的「交行貨like」)。You are what you eat,今天變成了“you are what you liked“,每次見到某位相識 like 那些我完全不能認同的時尚名人,就很明白他是個怎樣的人,仰望一種怎樣的理想人生。

這次Instagram正式宣布將要關閉「追踪中」的功能,既是壞事亦是好事。對八掛(nosy)的人而言,今次刪除「追蹤對象動態」,簡直是晴天霹靂,因為以後再無法馬上見到朋友、相識、甚至敵人的最新動態,以估計他們的性取向、取笑他們的品味,甚至查探他們的心情。但好消息是,女生不必再為男友或心儀對象 like了你不喜歡的貼文而煩惱,「無眼屎乾淨盲」。

而Instagram官方的解釋是,「追踪中」的本意是讓用戶看到別人的讚好取向而追縱更多用戶,但今天證明大多數人都從「探索」來找尋新的以及要關注的用戶,因此「追踪中」再無存在價值,可以省去顯示的成本——說到底這是商業價值的考慮,我們的心理健康從來不在Instagram考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