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所有行業都與科技掛鉤,就連藝術亦然,為不同領域帶來突破。將科技融入藝術,便引伸了「藝術科技」(Art Tech),定義之廣包括了沉浸式體驗、互動裝置、Metaverse、NFT 等,充滿不同的可能性。
說起香港藝術科技,不得不提多媒體藝術家林欣傑 Keith Lam,將新媒體、藝術和科技三個詞彙融為⼀體。作為科技與藝術團隊 Dimension Plus 共同創辦人及藝術總監,以及複合設計空間 openground 創辦人,Keith Lam 一直持續創作多媒體藝術作品,亦熱衷教育曾在城市大學任職四年,獲得多項國際獎項,以及活躍於世界各地藝術節和展覽。
媒體,不只是傳達訊息的管道,媒體是本⾝就⾃帶訊息的。
Keith Lam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大家最熟悉的,相信則是 Keith Lam 在香港藝術館《不是時裝店》展覽帶來的《雲圖境像》(2021 Edition),以及在《超現實之外——巴黎龐比度中心藏品展》,帶來的《人工真實》(2021)。對於藝術與科技,Keith 表示:「程式編碼通常會讓⼈直接想到⼯程師,但其實同樣為其他領域的⼈提供媒體和⼯具,在藝術家⼿上,就如畫筆、樂器、相機⼀樣,發揮其獨特的能⼒成為演釋藝術家概念的媒介。」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最新作品以科技連線兩地
Keith Lam 早前於台中帶來現場演出作品《城市景觀即訊息》,為台灣《reCONNECT 2022: BORDERLESS CANVAS》藝術表演計劃的⼀部分。Keith 與工作室 Dimension Plus 成員韓家俊(Seth)合作,透過數據化新與舊的香港城市景觀,將八個香港地景化作四十萬組 3D 數據,即時運算及生成不同的動態視覺,帶觀眾穿梭在像電⼦媒介⼀樣瞬息萬變的新面貌之中。
Keith如此為作品定下註釋:「借Marshall McLuhan的論述“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城市為媒介,景觀作為訊息的本身,在異地重置香港的城市景觀,變形、變遷、分解、重塑,虛擬和真實、存在和消逝的重疊和混序,最後在一場倒播中 煙花盛放至散落。」
是次演出作品的特別之處是兩位藝術家分別⾝處兩城—— Keith 在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之「 U-108」,Seth 則駐守台北的台灣當代⽂化實驗場的「Dome」,透過5G 網絡連線進⾏同步演出。
兩位藝術家⽤了通過 MIDI 控制器以及配備 M1 Pro 晶片的 MacBook Pro、M1 晶⽚的最新 iPad Air (第 5 代) 以及最新 iPad mini (第 6 代)、Apple Pencil (第 2 代) 及 macOS 上的「並行」功能,控制視覺的形態和動態;並利⽤了 X-code 編碼,把⼋組不同的香港的地景轉換成 40 萬個 3D 點雲數據,即時運算及⽣成不同的動態視覺,帶著觀眾穿梭在像電⼦媒介⼀樣瞬息萬變的新景觀之中。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