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ilela夫婦以「家的感覺」 為設計核心,打造他們的溫馨居所。

Harilela夫婦以「家的感覺」 為設計核心,打造他們的溫馨居所。

步入Aron和LauraHarilela的家中,彷如置身 Petrol Blue(汽油藍色)的海洋——如此精緻而獨特的色調,從地毯一直延伸至正對大門的漆面牆壁,為室內奠定基調。常駐香港或倫敦的人也許會覺得似曾相識,因為這正是 Harilela 集團旗下、由 Aron Harilela 親自掌管的現代奢華酒店 The Hari 的標誌性色調。

起居室的家具皆為訂製, 體現屋主的審美風格。

起居室的家具皆為訂製, 體現屋主的審美風格。

從Laura親自設計的樓梯間走下來,來自THE FLOWER PEOPLE的綠色植物映入眼簾。

從Laura親自設計的樓梯間走下來,來自THE FLOWER PEOPLE的綠色植物映入眼簾。

「我首先將這個色調引入倫敦的 The Hari 酒店中,這個色調既是我們家的象徵,亦是兩間 The Hari 酒店的特色,所有客房的大門都使用了汽油藍色的皮革。」Harilela 夫婦回憶起當時,對這優雅而低調的顏色一見鍾情:「當時倫敦的室內設計師向我們展示了幾種不同的色彩,當我們第一次看到汽油藍色,立刻心想『就是它了!』因為 Laura 很喜歡油漆面,所以我們就在家髹了汽油藍色的油漆牆。」Aron 回憶道,「這正是我們品味的結合。」Laura 笑言。

來自Cassina的Mario Bellini Cab餐椅及復古波斯地毯,為用餐區奠定格調。

來自Cassina的Mario Bellini Cab餐椅及復古波斯地毯,為用餐區奠定格調。

出自Peggy Mella及Shilpa Gupta之手的作品,令二樓走廊充滿藝術氛圍。

出自Peggy Mella及Shilpa Gupta之手的作品,令二樓走廊充滿藝術氛圍。

從大門向左望過去,用餐區及起居室映入眼簾,佇立於兩者之間的書架,正是這個家與 The Hari 酒店共享的另一個獨特之處:「起居室的書架尤為重要。在我們將這款設計應用在酒店之前,在家裏就已經擁有這個書架了。其設計靈感來自 Tara Bernerd&Partners 創始人、英國設計師 Tara Bernerd,她也是兩家 The Hari 酒店的設計師。」與普通書架不同,這款書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獨具美感。無論從梳化還是餐枱的方向看去,每個隔層都擺滿了書。「它為室內帶來了流動性,因 為你可以圍繞着它走動。」Laura 分享道。 Harilela 夫婦常常用「流動性」來形容他們的家:「它是不斷變化的。我們經常將東西搬來搬去,室內的陳設從來不會原封不動,The Hari 也是如此。我們時常替換藝術品,享受意想不到的樂趣。我們不希望每一天都看到相同的東西,相信入住的客人們也不會喜歡一成不變的空間,所以我們永遠在變動。」

餐枱上的碟印有夫婦二人的婚禮logo。

餐枱上的碟印有夫婦二人的婚禮logo。

廚房用餐區的餐枱及長椅Laura Harilela及設計師 Yacine Bensalem共同打造。

廚房用餐區的餐枱及長椅Laura Harilela及設計師 Yacine Bensalem共同打造。

去過 The Hari 酒店的人,都一定會被當中的藝術氛圍所感染。不難猜出,酒店主人的家中同樣被各式各樣的藝術包圍。正門右側懸掛着意大利藝術家 Maurizio Donzelli 的作品:「由日本絲綢以古老技法製成」,在燈光下呈現出 3D 效果。另一邊則懸掛着由 Andrea Galvani 掌鏡的巨形攝影作品,為 Aron 最喜歡的收藏之一,他更戲稱其為「熊」,並解釋道:「Galvani 在北極放置了一顆球,內部裝滿費洛蒙。隨後他耐心等待着北極熊的出現。這實在令人驚嘆。」

RED Edition收納櫃、Pols Potten花瓶成為玄關的點睛之筆。

RED Edition收納櫃、Pols Potten花瓶成為玄關的點睛之筆。

Harilela夫婦以「家的感覺」 為設計核心,打造他們的溫馨居所。

Harilela夫婦以「家的感覺」 為設計核心,打造他們的溫馨居所。

回到客廳,一件貌似螺旋槳的青銅雕塑擺放在梳化邊緣的小架子上,是 Laura 的故交 Albert Hirsch 贈予他們的。「我是在雕塑的陪伴下長大的,也一直很喜歡 Hirsch 的青銅雕塑。在我們的婚禮上,他便將自己收藏的這件作品送給了我們。」 此外,一組三件的 Hirsch 石板雕塑則放在二樓的走廊,與 Laura 親自設計的旋轉樓梯相得益彰:「我想通過這些曲線,為房子增添一些女性魅力。」她分享道。

Albert Hirsch的雕塑作品及訂製梳化,與整體室內風格和諧呼應。

Albert Hirsch的雕塑作品及訂製梳化,與整體室內風格和諧呼應。

起居室的書架後來也成為The Hari的標誌性元素。 Photography: Harold de Puinmorin

起居室的書架後來也成為The Hari的標誌性元素。 Photography: Harold de Puinmorin

除了樓梯,Laura 還從 1950 年代美國復古餐廳美學汲取靈感,將廚房用餐區打造為由綠色皮質梳化及橢圓形餐桌組成的雅致空間:「我在年輕的時候在紐約住過很長一段時間,當時很喜歡去餐廳,於是希望將這種懷舊的感覺帶入我們現在的飯廳。」正中心的卡座是 Laura 和 Aron 在家中最喜歡的角落:「從早餐到晚餐,這是我們與孩子們相處時間最長的地方。」

化妝間的Clarence House牆紙 搭配由In Situ & Partners度身訂造的收納櫃。

化妝間的Clarence House牆紙 搭配由In Situ & Partners度身訂造的收納櫃。

訂製床板和床頭櫃、張曉剛的藝術作品及 Altfield抱枕為客房營造淡雅氛圍。

訂製床板和床頭櫃、張曉剛的藝術作品及 Altfield抱枕為客房營造淡雅氛圍。

無庸置疑,「家的感覺」是 Aron 與 Laura 打造新居的核心理念,在 2016 年歷經九個月的翻新,精緻的兩層空間變得更加開放而充滿互動感:「流通性和流動性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來自室內設計公司 In Situ & Partners 的 Yacine Bensalem 幫助我們一同完成對新居的想像,共同創造出私密的生活空間。」 Laura 分享道,「我們首先想要一個親密而流動的家庭空間,讓所有家庭成員在任何時間都感到舒適。我們為此花費了最長的時間。」Aron 繼續說道:「例如,當大人們在廚房用餐區時,我們並非在一個密閉的空間之中,而是能直接看到在客廳裡玩耍的孩子們。」他們對情感連結的重視,在其藝術收藏及家具設計中進一步體現:這些作品蘊含了世界各地藝術家的故事,以及夫婦兩人的家庭紐帶。而這一切,都被有心地融 入 The Hari 之中,彷如將世界各地的遊客邀請來自己的家中。「在 The Hari,我們希望客人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因此我們將 The Hari 作為自己居所的延伸。」Aron 亦補充道:「平時也可以去 Lounge 坐一坐,看報紙、喝咖啡、工作……做點甚麼都行。」 就像在自己家裏一樣。

Photography: Natalie Dunn
Text: Kaitlyn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