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Met Gala都有展覽和晚宴兩部份,而今屆的展覽將分為兩部份,首部曲的主題為「In America: A Lexicon of Fashion(在美國:時尚的詞彙)」,靈感來自Witold Rybczynski 的書《Home: 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策展人Andrew Bolton將改造Anna Wintour Costume Center,為每一個空間注入特定的主題,像是喜悅、叛逆、溫暖、懷舊等等, 當中會展出相關的名人服飾如Bonnie Cashin的毛毯大衣, André Walker 的Hudson Bay毛毯外套、Mainbocher碎花禮服、Taylor Swift曾在Grammy Awards 頒獎禮上穿過的Oscar de la Renta禮服等,展覽將於9月18日開幕。
第二部曲為「In America: An Anthology of Fashion(在美國:時尚的選集)」,將於2022年5月的第一個禮拜一(5月5日)舉行。這兩場展覽皆展至2022年9月5日。
而重頭戲的籌款晚宴則在9月13日舉行,星光熠熠的紅地毯將比往常的規模小一些,而此次的服裝主題則是「American Independence」,想像現場應該是一眾美國設計師品牌大結集,當中必定不乏以美國國旗為靈感的服飾。
眾人的目光也許都會聚焦在幾位聯合主席身上,今屆名單極其精彩,包括有25歲的演員Timothée Chalamet、19歲的音樂人Billie Eilish、23歲的黑人詩人Amanda Gorman和23歲,擁有亞裔血統的網球手大坂直美,大會希望透過這幾位來自不同界別的Gen Z精英,將這個有70多年歷史的盛宴活化,從而推廣至更廣、更年輕的層面。
在1948年創立的Met Gala,原本只是賣$50美金一張門票的一場晚宴。經前《VOGUE》總編輯Diana Vreeland大力推動,Met Gala成為了紐約名流的名利場。儘管Met Gala越辦越具聲色,盛事的目標不變,依然致力捐款予大都會博物館的服裝學院。
2020年是大都會博物館150周年紀念,因而得出「About Time:Fashion Duration」的主題,可惜因疫情關係,Met Gala 首度取消,展覽改為網上舉行。雖然活動被「無限期延遲」,卻造就良機去了解這個舉世矚目的盛事背後的來源,以及回味歷屆不同主題,當中系統性的場刊,是認識每一屆的主題最佳的方法。
2020: “About Time: Fashion and Duration”
2020年Met Gala的主題與時間相關。協辦人是Louis Vuitton女裝創作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他以未來主義風格聞名時尚界,像一位時裝產業的Time Traveller,經常穿梭不同時空拮取靈感。
2019: “Camp: Notes on Fashion”
電視劇《Pose》,真人節目《RuPual Drag Race》再次推起“Camp”熱潮,2019年的MET Gala 亦將一代才女Susan Sontag的著名文章“Notes on Camp”用作主題,體現Camp 如何在不同的時代去啟發設計師的作品。
2018: “Heavenly Bodies: Fashion and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
在後現代思維影響下,哲學家尼采指出人們背離了他們文化根基——宗教。不少人愛節錄他的金句「上帝已死」才形容人們不自覺往下流的現象。宗教影響文化,時裝作為文化其中一環,自然同樣受到影響。該屆展覽展示了宗教與時裝的密切關係,反思了宗教對我們的影響。
2017: “Rei Kawakubo/Comme des Garçons: Art of the In-Between”
自古以來,Met Gala向在生設計師致敬的展覽小之有小。川久保玲是第二位獲得殊榮的設計師,紀念她多年來挑戰設計極限的貢獻。
川久保玲發明了很多創作服裝的新方法,當別人都是利用舊有音符編成新曲,唯獨她一意孤行發明新的音符,創作超越時尚,貼近藝術,因而有「Art of the In-between」之名。場刊內還有Andrew Bolton與川久保玲的對話記錄,對於寡言的川久保女士來說,難得開金口,當然是一場舌劍唇槍。然而卻有人提出,要以同輩的日本設計師而言,何不挑選Yohji Yamamoto而是Rei Kawakubo,這點有人猜測是因為Andrew Bolton與川久保玲的私交甚篤有關。
2016: “Manus x Machina: 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當人們發明了尼龍,尼龍絲襪捲席全球。可見物料影響時尚,時尚又會鼓勵有更多技術和新物料的生成。
該屆展覽展示了利用先進科技製成的時尚,設計師不再執筆,反而像工程師般沉迷代碼,塑造明日風格。由此推算,時尚不單是一段強大的經濟驅動力,更甚還能啟發一眾科技工作者,推動世界進步。
2015: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紀錄片《潮遊鏡花水月》(The First Monday In May)詳細紀錄了籌備這屆展覽及晚宴的過程。展覽的一大貢獻莫過於釐清了由東方流入的服裝語言,肯定了中國文化對時裝產業的影響,留下一個中方時尚的注腳。
2014: “Charles James: Beyond Fashion”
Charles James獲稱為最underrated的時裝設計師。有建築工作背景的他,設計像雕塑,打造多種引人入勝的禮服輪廓,貢獻不比Vionnet、Schiaparelli等時裝大師少。Christian Dior當時更稱他為「最有才華的人」。可惜在展覽前,他的生平功積沒有獲歷史詳細記載,大都會博物館故此為他翻案,向他作出至高致敬。
2013: “Punk: Chaos to Couture”
一貫華麗,精確、完美為準的時尚受到Punk的影響,混鈍的元素進駐高級時裝殿堂。教人好奇的是,憤怒和反建制的Punk進身至時裝產業,此Punk還是否彼Punk?
2012: “Schiaparelli and Prada: Impossible Conversations”
從兩代女性設計師抽出相同之處,講述兩代先峰的異同觀點。
2011: “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
Alexander McQueen與世長辭後的致敬展覽,記載他曾經如此存在過。
25年來Met Gala的主題一覽:
2020: “About Time: Fashion and Duration”
2019: “Camp: Notes on Fashion”
2018: “Heavenly Bodies: Fashion and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
2017: “Rei Kawakubo/Comme des Garçons: Art of the In-Between”
2016: “Manus x Machina: 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2015: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2014: “Charles James: Beyond Fashion”
2013: “Punk: Chaos to Couture”
2012: “Schiaparelli and Prada: Impossible Conversations”
2011: “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
2010: “American Woman: Fashioning a National Identity”
2009: “The Model as Muse: Embodying Fashion”
2008: “Superheroes: Fashion and Fantasy”
2007: “Poiret: King of Fashion”
2006: “AngloMania: Tradition and Transgression in British Fashion”
2005: “The House of Chanel”
2004: “Dangerous Liaisons: Fashion and Furniture in the 18th Century”
2003: “Goddess: The Classical Mode”
2002: No theme
2001: “Jacqueline Kennedy: The White House Years”
2000: No theme
1999: “Rock Style”
1998: “Cubism and Fashion”
1997: “Gianni Versace”
1996: “Christian Dior”
1995: “Haute Couture”
Editor
Vicky Yeung, Daniel CheungCredit
Photo 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