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MOUNTAINS TO MELODIES
作為張藝謀與美高梅聯手打造的7年心血之作,《澳門2049》以全新的舞台敘事方式,將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科技語境中。演出包含「神鼓·影子」、「呼麥·飄渺」、「苗歌·空靈」、「岔口·面具」、「秧歌·數控」、「彝聲·海洋」、「美獅·光芒」、「唱書·源起」共8個節目,集中呈現了西北花兒、蒙古呼麥、苗族古歌、京劇、北方秧歌、彝族彝聲、中華舞獅、陝北說書8種非遺形式。從西北的蒼涼山野到苗族的幽深山谷,從京劇的寫意之美到北方秧歌的民俗歡愉,每一段演出都帶領觀眾穿越地域與時空,感受中國各地獨特的文化脈動。
《澳門2049》總導演張藝謀表示:「如果以線性時間視角看文明進程,一端是五千年古老文明,另一端是科技加速反覆運算的未來。《澳門2049》將時空的兩端聚於此刻,將東方與西方匯於此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我希望這一次的澳門將為大家呈現一個和過往以及全世界所有地方都不一樣的演出。」他的構想,為這場演出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哲思。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除了非遺本身的深厚文化底蘊,《澳門2049》還以先進的科技應用為非遺賦予全新形式。機械矩陣、全息影像與多層次投影技術的使用,讓舞台成為一個多維度的空間,觀眾得以沉浸其中。張藝謀與582位國際化創作團隊歷經237天準備,2,838小時匠心磨練,運用智能技術將非遺藝術重新定義,創造出全新的視覺與聽覺體驗。
以遙控機械臂為核心技術的「神鼓·影子」,將西北花兒的蒼涼旋律與鼓點結合,通過機械臂精準的360度翻轉與流暢動作,呈現出傳統節奏與工業機械的視覺對話。蒙古呼麥的低沉迴響,在「呼麥·飄渺」中通過空氣動力飛紗裝置打造出的如霧纏繞的雲紗,讓人仿佛置身於廣袤的草原之中,見證自然與人文的深邃聯結。
苗族的古歌在「苗歌·空靈」裏不僅是音符的流轉,更是一場光影的狂想。108塊動力鏡面與72道激光光束同步運行,鏡面反射光芒如水波般層層疊疊,輝映出苗族銀飾刺繡的光澤,完成對傳統舞台空間的解構與再創造。而「岔口·面具」以京劇《三岔口》為基礎,借助iPad設備表演和現代數位技術,將傳統武戲的情感沖突與誤解進行重構。在電子屏幕的光影變化中,角色間的心理鬥爭與情感張力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在虛實交錯中呼應了現代人際交往的疏離感。
「秧歌·數控」將北方秧歌的歡樂舞姿交付給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H1,這款全球領先的動力系統能完美模擬人類舞者的速度與力度,在一舉一動中解構傳統與未來的對話。「彝聲·海洋」以仿生飛行器構建出彝族文化的浪漫詩篇,模仿鳥類與昆蟲飛行的機械裝置配合彝族經典歌曲,讓觀眾在視覺與聽覺的交錯中感受彝族文化如海洋般的深遠與神秘。
「美獅·光芒」中,數控獅子雕塑以2,118塊金磚的數控矩陣形成高精度動態結構,結合超高解析度光影技術,在金色加反射的質感中演繹傳統舞獅的力量與氣韻。數據算法與舞台美學的結合,將中國傳統獅舞的精神延展到全球視野。
在壓軸節目「唱書·源起」中,陝北說書的傳統藝術與激光技術融合,呈現出對古老說唱形式的創新解構。通過七台全彩激光燈的編程控制,幾何圖形和光影流動的交錯,與說書中的民間故事相得益彰,帶領觀眾穿越歷史煙雲,在古老的曲調中觸摸當代科技的溫度,呼應着過去與未來的文化對話。
從西北到南方,從古代到未來,《澳門2049》這場演出跨越了山河與時代,將非遺的深厚底蘊與科技的無限可能交織,編織出一曲關於傳承與創新的文化詩篇。在澳門這片中西交融的土地上,每一幕光影與旋律,都是對歷史的致敬與未來的展望。
In Partnership with M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