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共研社 」荃灣二陂坊遊樂場先導計劃設計團隊,從左至右: 陳韻淇、葉希芃、麥朗、蔡旻諾和主策展人 Marisa Yiu( Design Trust 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

「未.共研社 」荃灣二陂坊遊樂場先導計劃設計團隊,從左至右: 陳韻淇、葉希芃、麥朗、蔡旻諾和主策展人 Marisa Yiu( Design Trust 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

香港居住環境擠逼狹小,相信是大家都共識的事實。公共空間於是成為了基層市民生活中的必需;除了讓小孩玩耍,也是老人家走動的場所,更能讓街坊鄰里進行社交互動,建立更緊密健康的社區。由 Design Trust 成立的「未.共研社」,結集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協助導師和設計師學員團隊,探索不同材料的運用、製作及如何能夠改善香港的設計資產;而2018年推出的《眾.樂樂園》計劃,正是以探索公共空間的未來發展為主軸,帶領、研究及設計出四個先導「微型公園」(micro park),與政府機構合作進行改造。四個公共空間分別為砵蘭街休憩花園、咸美頓街休憩花園、山道天橋底休憩處,以及這次率先亮相的荃灣二陂坊遊樂場。

翻新過後的二陂坊遊樂場,擺脫了過往的破舊陰沉,為社區帶來朝氣。

翻新過後的二陂坊遊樂場,擺脫了過往的破舊陰沉,為社區帶來朝氣。

如果大家平日有細心留意,香港的不同角落都擁有面積細小的「微型公園」。因應密集的市區規劃而誕生,這些「微型公園」從周邊環境到內在設施,往往有許多先天不足;而「未.共研社」的一班設計師,正以此為切入點,以設計將細小而充滿局限的空間,發揮其最大的威力。這次參與荃灣二陂坊遊樂場翻新的設計團隊由跨設計領域的學員組成,成員包括葉希芃(建築與景觀)、陳韻淇(工業及產品設計)、蔡旻諾(建築與景觀)和麥朗(平面與品牌設計),並由國際設計導師 Mimi Hoang 進行指導。二陂坊位於荃灣人口密集的住宅區中,當中有不少板間房住戶;深入了解社區,也自然成為了團隊的起點。透過一系列的居民諮詢和公眾研討會,進行跨世代的鄰里互動和社區共融,在設計上融入居民的真實需要,設計考慮到包容不同需要人士,以及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遊樂設施,專用休閒區和活動區則以七彩的地面圖案及平面設計聯繫起來。

每件設施都是經過團隊與居民深入了解、溝通後的成果。

每件設施都是經過團隊與居民深入了解、溝通後的成果。

全新的二陂坊遊樂場擁有光鮮的顏色及充滿美感的設施造型,外觀上固然叫人眼前一亮。而當中的每個細節,其實都是設計師與居民深入溝通、深思熟慮後得來的成果。場內座位以水磨石為材質,夏天安坐分外涼快;而特別設計的座位連「山丘」,結合玩和坐兩個功能,融合小孩玩耍與家長、長者等待的空間,各得其所。由於可以放置硬件設施的位置不多,設計師想到在地上用白色線條作為其中一個玩樂元素,讓小朋友發揮想像發明遊戲。而公園另一邊的休憩處,種滿植物,環境清幽,也有可用作舉行不同活動的空間。Design Trust 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姚嘉珊 Marisa Yiu,更以「社區客廳」來形容此計劃。「改造活化過後的二陂坊遊樂場是多個月來各方面經過無數討論、修改和協作的成果,呈現出創意和好奇心;如何挑戰常規、從而改善公共空間的設計,造福公眾。」


>> 立即訂閱電子書及紙本實體書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