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由英國電影製片人Ali Tabrizi執導,由他帶領我們展開一段血腥海洋之旅。故事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事實,包括鯊魚和海豚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以及商業捕魚對地球環境造成多大破壞。

from gettyimages

from gettyimages

「混雜捕魚」是漁業中的重大問題

混雜捕魚是指在捕魚過程中無意撈捕到別的海洋生物,這是紀錄片中強調的重要問題之一,因為全球捕魚魚獲中具40%都是未被使用或被浪費。而被意外打撈的海洋生物通常會被拋回大海,這聽起來像是件好事,但由於打撈過程中可能使它們缺氧或受傷,存活率基本上是相當低。

紀錄片裡透露的數字令人相當震驚:每年有5,000萬條鯊魚被捕獲,但其實鯊魚對於保護海洋至關重要。另外,根據非營牟利海洋保育團體Sea Shepherd的數據指岀,僅僅在法國的大西洋海岸中,每年便有多達1萬條海豚不幸被捕獲。 

from gettyimages

from gettyimages

永續魚類認證真的有用?

食用擁有永續魚類認證的魚類似乎是正確的選擇,但Tabrizi讓人們意識到:Dolphin Safe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並未能給消費者所期待的保證。

Mark J Palmer任職於Earth Island Institute,該組織是「dolphin-safe」標籤的管理人。在紀錄片中,當他被問及能不能保證每一罐貼有「dolphin-safe」標籤的魚肉都能確保沒有傷害到海豚時,他回答道:「不能,誰也保證不到。你怎麼知道他們在海上做什麼?我們在船上有觀察員,但觀察員可能會受到賄賂。」

在回應這部紀錄片時,Earth Island Institute的國際海洋哺乳動物專案主管David Phillips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實施不傷害海豚的撈捕計畫後,撈捕船造成的海豚死亡數量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下降。被殺死的海豚數量減少了95%以上,每年因此有超過10萬條海豚免遭濫殺。」

海洋管理委員會(MSC)的一位發言人補充道:「MSC認證的漁場必須符合我們的要求,這些要求基於科學制定並可以驗證,能確保現在的漁業資源得以留存給子孫後代。由於我們在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我們的計畫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

養殖魚不一定對環境更好

人們往往認為相對於野外撈捕,養殖魚類對生態環境更有利。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某些養殖魚類的餌料其實是野生魚類,紀錄片中一位專家因此將養殖魚類稱為「間接撈捕野生魚類」。不僅如此,如果在養殖鮭魚時不在食物中加入一種紅色的化學物質,鮭魚的魚肉實際上會呈灰色,而不會是我們所熟知的粉色。也因此,在鮭魚養殖場中,漁民可以選擇這批鮭魚的顏色是深或淺。

這部紀錄片暴露的其他問題包括養殖魚場使魚蝨大量滋生,鏡頭捕捉到鮭魚被寄生蟲活生生吃掉。事實上,在鮭魚養殖場中,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鮭魚死於貧血和心臟疾病。

Trawl net bycatch from shrimp fishery, Sea of Cortez, Mexico. (Photo by: Mark Conlin/VW PICS/UIG via Getty Image)

Trawl net bycatch from shrimp fishery, Sea of Cortez, Mexico. (Photo by: Mark Conlin/VW PICS/UIG via Getty Image)

漁網是重要的塑膠污染物

相信大家都知道塑膠對海洋的破壞性影響。但是,其實只有0.03%的塑膠廢棄物是來自吸管嗎?漁網和漁具其實在海洋塑膠污染中佔有極大比例,例如北太平洋上所謂的「太平洋垃圾帶」就有46%為漁網和漁具,但這事實反而很少被提起,而且海洋生物很容易被漁網纏住,所以它們製成的巨大危害並不比陸上人少。

Fishing net victims including a rare bamboo shark, Chiloscyllium sp, and a Blue-spotted ray, Taeniura lymma, a vulnerable species, Dona Marilyn Wreck Site, Malapascua, Cebu Province, Philippines (Photo by: Auscap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Fishing net victims including a rare bamboo shark, Chiloscyllium sp, and a Blue-spotted ray, Taeniura lymma, a vulnerable species, Dona Marilyn Wreck Site, Malapascua, Cebu Province, Philippines (Photo by: Auscap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血蝦子」靠「蝦奴」撈捕

你可能聽說過「血鑽石」,而環保記者George Monbiot指出,「血蝦子」現在是一個嚴重問題。一份令人震驚的報告表明,泰國使用奴隸勞工出海撈捕蝦類。一名前漁民在紀錄片中接受採訪時講述自己如何遭到虐待和持槍威脅,並聲稱有人慘遭殺害,屍體被放在船上的冰箱裡。

A Pacific giant oyster is part of the bycatch on the railing of the shrimp boat Nixe II in the North Sea off Dorum-Neufeld, Germany, 24 November 2016. Photo: Ingo Wagner/dpa | usage worldwide (Photo by Ingo Wagner/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A Pacific giant oyster is part of the bycatch on the railing of the shrimp boat Nixe II in the North Sea off Dorum-Neufeld, Germany, 24 November 2016. Photo: Ingo Wagner/dpa | usage worldwide (Photo by Ingo Wagner/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少吃魚肉是唯一的出路

除了上述的事實,還有一個令人不安的數字,據估計,我們每年撈捕2.7兆條魚,相當於每分鐘撈捕500萬條魚。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認真考慮食用海洋生物的習慣,從道德和環保的角度岀發,還可不可以繼續吃魚?Tabrizi顯然認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