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聽一位智者說:「文化本無界線,只因人們不斷拿來比較,才有了東方和西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次與英國國家美術館合作的特別展覽「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Botticelli to Van Gogh: 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將波提切利、梵高、莫內等 50 位在世界影響至深的藝術巨匠所創作的 52 件作品帶來香港,分為六個單元講述從十五世紀到二十世紀初,西方藝術史最為濃墨重彩的幾個階段,並引領觀眾感受其背後的社會背景。在東西方文化的正面交會之際,感受兩者的和諧共通。
走進以紫禁城為參照的香港故宮大門,步入位於展廳九的「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特別展覽,長達四百多年的西方藝術歷史在面前徐徐展開,營造穿越時空之感。展覽按主題分為宗教藝術、神話傳說、日常生活、人物肖像、風物景觀及現代時光六個單元,以主題鮮明的畫作,將來自英國國家美術館的珍藏一一展現。第一部分描述了「宗教藝術」描述了宗教題材在早期西方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對於不識字者來說,配有圖像的聖經故事是最有效的傳教工具。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類複雜的情感逐漸藉由神話故事表露,這在第二部分「神話傳說」盡數展現。
來到第三部分,中產階級在歐洲興起,以「日常生活」為主題 的風俗畫越來越受到歡迎,畫中三兩好友在城鄉背景中聊天、嬉戲,描繪出歐洲大陸的眾生相。最叫人記憶猶新的正是出自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被蜥蜴咬傷的男孩》,生動呈現出一個少年被蜥蜴咬傷的剎那流露出的痛苦神情,而他手中的花朵正嬌豔欲滴的綻放着,加重了作品的轉瞬即逝之感——此時期的藝術家得以將眼光放在眼前的生活,以細膩入微的筆觸,描繪其中無窮無盡的人間喜劇。
文藝復興之後,歐洲漸漸走出受宗教信仰主導的世界,開始進一步思考人類的價值,這在本次展覽的第四部分「人物肖像」有所體現。肖像畫在當時迎來蓬勃發展,無論是作為家庭紀念、人物研究或緬懷友人等用途,都在那個缺乏照相技術的時代,以畫筆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走近細看,觀眾便能通過畫中人的穿着、姿勢或面部表情,解讀其背後的人物及社會背景。
與之形成對比,第五部分「風物景觀」則展現出以荷蘭、英國為首的藝術家對自然景色的痴迷。時至今日,依舊能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帶來片刻的喘息和慰藉。而最後一部分「現代時光」更壓軸展現梵高、莫內等偉大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一副由梵高於 1980 年在精神病院創作的《長草地與蝴蝶》,描繪的是剛剛修建完成的草地,宛如稀鬆日常中的驚艷一瞥,以明亮而生動的線條為其賦予強烈情感。
展覽最終以《長草地與蝴蝶》為靈感的互動媒體裝置收尾,將人的思緒拉回充滿東方情懷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文化本無界限,今次特別展令本地觀眾有機會看到來自大洋彼岸的藝術珍品,亦能隨時移步其他常設展覽,體會東西方藝術的相映成趣。
Text: Cathy Huang
Photo Courtesy of Hong Kong Palace Museum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日期: 即日至 2024 年 4 月 11 日
詳情: hkpm.org.hk
Editor
Cathy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