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語言中,當說及人體比例的最佳呈現時,我們總會不其然想到達文西的名畫作《維特勞威人》,那位高舉雙手提起雙腳作圓形比劃的理想形象。我們對人類身驅的理型概念化繁為簡的過程,也是回溯式的:成人教小孩繪畫時,最初總是畫出「火柴人」,當然我們可以教導更多繪畫技巧加強真實感和細節,但幾乎所有人的繪畫初期都會接納這種簡約至極的畫式為最理所當然的人體線條,而且世界共通(時間軸上亦共通,想想法國岩洞的遠古洞穴畫)。
將天體、人體肌理簡素化,成為線條筆劃甚至成為文字,是文明發展的濫觴,成為日月人山等基本文字,也共通於各古代文明。世界的象形文字,經過數千年的精煉進程之後,「山」、「月」仍然充滿古意,就似是簡素化的畫。2008年北京奧運的主體標誌,便是依循此一文化脈絡,將人在運動中的形象,以似是古文字又近於圖騰的手法,呈現出中華文化的長續歷史,而襯墊於背景近似雕刻圖章的形狀,則是現代設計技巧中提升氣藴的潤飾。
2008年北京奧運的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可看到以中國印章、中文書法與運動姿勢三者結合的人物形象。「中國風格的圖形更酷似主辦城市北京的中文名字。」在閱畢官方的說法後,筆者方看到了「京」字——可能要稍微加一點想像力。以此標誌作引子,回溯各屆奧運會中,「運動員」的形象和動作如何發展成多姿多釆的Pictograms運動項目圖案。
廣為人知的足球圖案
要數現代最有共鳴的運動項目,首推足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並駕齊驅,以間隔模式同樣四年一度的交錯年份,讓兩項盛事不重疊之餘,亦讓各國競逐主辦權與投放資源興建比賽場館能有序而成。
身體稍微傾斜,滿有動感的控球姿勢──1972年西德奧運期的足球賽事中出現的知名圖案,這幅按比例間距製作的圖像,理論上能分毫不差的微縮至郵票尺寸,亦可放大至運動場觀眾看台前的牆上。這猶如足球小將的Icon,其普及程度無論遠至南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足球場館,還是旺角麥花臣硬地足球場的看台牆上皆可見到,而且細節一樣。在減省了性別與膚色種族等如今已不再是關鍵差異的前提下,Pictogram便是以這種全球共通的普遍性,道出運動本質最中肯的描述。
The Dawn of Emoji
「圖文字」的靈活運用與否已成了我們與人溝通的必備技能,對於不太熟悉的朋友,錯用了一個Emoji所能引起的誤會非同小可。「圖文字」之於奧運的最早藍本可從昭和39年舉辦的奧運說起。日本人對圖像的感覺與理解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圖示可以預見,源於國寶級的古文書《鳥獸戲畫》以至最初期的手塚治蟲漫畫,已說明了簡單幾筆所展現的動作內容同樣充滿想像空間。最初在東京奧運所發表的運動項目圖像,便是一幅幅的微型漫畫,並無固定的比例與準則,全套圖案在今天看來相當鬆散,但元祖的項目圖像如今回看感覺雖然粗糙,卻是今天Pictograms的根源。
1968的德國與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便以這種視覺識別設計為藍本再發展,其中墨西哥城一屆的Pictograms更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50年前的App Icon!簡明扼要的線條與飽滿的結構,再加上統一以圓角長方形的形式呈現,圖中的封面一看就感到是個裝滿各種各樣運動遊戲的手機畫面。
說到Pictogram終於成型的年份,也是1972年。
慕尼黑奧組委的Regulations全套出版物一覽,是為每項運動編印的資料規章,可隨身攜帶放於口袋的縱長書度,詳列每個項目於大會期間的每日賽程、場館資料與比賽條文。這種便攜式刊載比賽場地和項目資訊的系列,與高懸於場館牆上的SUPER GRAPHIC,共同拼湊出亮麗奪目的視覺效果。
Regulations全系列統一的封面設計,以色彩區別每個項目之餘,亦有日程表功能,以Pictograms標注哪幾個日子將舉行賽事,發揮設計本該富有功能性的目的之餘,也為帶來整體的一致性;同一時間,由Otl Aicher與Rolf Müller為首的設計團隊則製作了一張全幅海報,放進全套運動項目的Pictograms,這張DIN A0尺寸的運動項目一覽也可作亦日程表使用,把前面所說的Regulations像是一個圖像式的Excel表格般悅目地呈現出來。
Editor
Benjamin AUCredit
Photo courtesy of I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