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第 94 屆奧斯卡金像獎,除了依然是串流平台與傳統影業之戰,還為最新影帝及影后 Will Smith、Jessica Chastain 贏得首個個人奧斯卡獎項! 《Vogue》在此整理出幾項重點資訊,帶你一起了解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有甚麼亮點!
1. 串流影音平台制霸
近年串流影音平台完全制霸影視界!目前香港除了有 Netflix、Apple TV+、HBO GO 外,Disney+ 近期也正式進軍本土市場,而綜觀本屆奧斯卡得獎名單,可看見大多數為串流影音平台原創作品。
HBO 及 Apple TV+ 本屆成續非常出眾,前者由《沙丘瀚戰》(Dune)以6個得獎紀錄包括「最佳攝影」、「最佳剪接」及「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等,成為獲獎最多的電影;後者由獨立電影《心之旋律》(CODA)拿下「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電影」兩大獎項。先是獲得 27 項提名居冠的 Netflix 也有 Jane Campion 憑《犬山記》贏得「最佳導演」。此外 Disney+ 串流電影《奇幻魔法屋》(Encanto)則拿下「最佳動畫長片」。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2. 相隔 35 年再有聽障演員得獎
拿下「最佳電影」及「最佳改編劇本」的《心之旋律》(CODA)找來新進女星 Emilia Jones 連同三位真實的聽障人士主演電影,其中扮演主角父親的演員 Troy Kotsur 更以出色演技獲「最佳男配角」,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的聽障男演員。有趣的是,歷史上第一個聽障奧斯卡演員,同時也是當年的影后就是他的電影顆伴 Marlee Matlin。在此之前 Troy Kotsur 已憑角色橫掃 2022 年美國演員工會獎(SAG Awards)、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s)及評論家選擇電影獎(Critics’ Choice Award)最佳男配角,為聽障人士群體創造歷史。
3. 再有女性獲最佳導演得獎
導演 Jane Campion 憑藉《犬山記》贏得 2022 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成為史上第三位獲得此獎項的女導演。她早在 1993 年就以《鋼琴別戀》(The Piano)獲得她的首個「最佳原創劇本」獎項,如今再為自己再添一個小金人。
4. 頒獎典禮小插曲
以《王者世家》贏得本屆影帝殊榮的 Will Smith 在得獎半小時前已經成為網路熱烈的討論對象,事源是典禮頒獎之一的喜劇演員 Chris Rock 在他的笑話中提及了 Jada Pinkett Smith 的剃頭髮型,為此 Will Smith 感到不滿並走到台上打了對方一巴掌,期後在台下對 Chris Rock 大喊:「不要提及我妻子的名字。」讓場面一陣尷尬。接後發表得獎感言時,Will Smith 提到:「Richard Williams 是他家人的堅定捍衛者。」「這代表你必須能夠接受別人的談論及辱罵。在這個行業中,有些人會不尊重你,而你必須微笑並假裝沒關係。」可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不少人也認為這是在影射早前發生的事件。
5. 《西城故事》歷年造就兩名最佳女配角
Ariana DeBose 憑藉在 Steven Spielberg 執導的新版《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中扮演 Anita 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是首位獲得奧斯卡演技獎項的非洲拉丁裔和 LGBTQ+ 女性。 在她的獲獎感言中,Ariana 感嘆道:「你看到一名洲拉丁裔的 queer 女性通過藝術找到了自己的力量和生活,」她說。「我認為,這就是我們在此慶祝的目的。所以如果有人質疑你,我向你保證——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們的地方。」特別的是,在 1961 年舊版《西城故事》中飾演 Anita 的 Rita Moreno 當年也是以扮演同一角色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6. Billie Eilish 贏得人生首個奧斯卡
Billie Eilish 和哥哥 Finneas O’Connell 憑藉《007:生死有時》(No Time To Die)主題曲《No Time To Die》擊敗《王者世家》Beyoncé 和《奇幻魔法屋》Lin Manuel Miranda 獲得「最佳原創歌曲獎」,成為 Adele 及 Sam Smith 後首個以《占士邦》(Bond)系列電影得奧斯卡獎的美國歌手。這對兄妹檔在頒獎典禮的較早時也演唱這首歌曲。
7. 村上春樹改編作品《Drive My Car》為日本再添獎項
先前拿下金球獎、由日本導演濱口龍介2021年執導的《Drive My Car》先是入圍本屆奧斯卡包括「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最終成功獲得「最佳國際電影」,成為日本第五部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日媒《Newsweek Japan》指出,日本業界沒意料到本片題材會受到美國人的青睞,但相當對美國影界的喜好,近 3 小時的片長中,誠懇呈現「演技的創造」的故事,故事真摯動人令影業人士感同身受。
原文轉載自《VOGUE》台灣版
Editor
YI CHANG,HEIDI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