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KARAN
「和華蘭」細說多元文化交融的故事,餐廳名字中的「和」、「華」、「蘭」分別代表日本、中國和荷蘭,而「wakaran」則是日語「wakaranai」(不明白)的簡稱,寓意着沒有人有資格規定他人應該如何烹飪或享用美食。主廚 Tommy Tsui 在 韓國旅行時,被街頭小販熱氣騰騰的年糕攤位深深吸引,激發他善用這食材為靈感。他大膽將意大利伏特加番茄意粉中的意粉替換成韓式年糕,並以番茄和伏特加烹調,創作出跨文化美食。有別於傳統的韓式辣椒醬,他選用經發酵和醃製的中式剁椒提升辛香度。這道菜既濃郁又開胃,在寒冷的天氣品嚐正好。
Jee
擁有多年法式烹飪經驗的主廚 Oliver Li,攜營致會館的蕭顯志師傅共同打造粵菜餐廳「志」。「法國菜和中菜都有一個共通的地方,」Oliver 說道,「做法國菜時我們都會運用當造食材,而中菜也有『不時不食』的概念,所以我們構思菜單的時候,我們都會選擇季節菜式。」懷念着母親的家常菜味道,主廚 Oliver 用嶄新的方法演繹傳統茄汁大蝦。他選用龍蝦代替大蝦,並運用他在法國料理中烹製田雞腿的手法,以咖喱粉油泡。香料的微妙層次與酸甜的醬汁完美襯托龍蝦的鮮美。注意到香港人對麻辣的熱愛,他加入花椒帶來令人上癮的麻辣感。最後以開心果碎和蕎麥增添口感,再用手指青檸為這道菜添上清新的酸味。
Rêveri
這間取自法文「白日夢」之意的餐廳是夫妻檔 Jessica Kesumo 與主廚 John Law 實現廚藝夢想的天地。位於上環的溫馨小店運用優質日本食材,以真摯的心意烹調每道菜品。主廚 John 形容他們的菜式「簡單」而「謙遜」,而 Kesumo 則希望客人能感受到如在好友家用餐的溫暖。他們的山椒雞煲仔飯就像朋友的擁抱般暖心。砂鍋打開時,陣陣香氣撲鼻而上,灑上山椒粉的日本雞肉配上鬆軟的白飯。青蔥、金蓮花葉點綴其上,而三文魚子增添鮮味。最後加入的墨西哥辣椒不僅為這道暖心美食增添口感,其微微的辛辣更為整道菜昇華。
Photography: Samantha Sin
Styling: Ella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