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香港人的養生之道是定期找中醫師調理身子,中醫藥理成為我們的生活文化。香港藝術家蘇詠寶(Wing Po So)與傳統中藥更加關係密切,出生於中醫世家的她,工作室正位於西營盤一家藥材店的二樓。藥材店由家人經營,蘇詠寶卻沒有繼承家業的打算,藝術系畢業後成為了藝術家。並非貪方便,是出於對中藥材料傾向物理性的興趣,蘇詠寶決定利用中草藥為創作材料,蘇木、千層紙、浮海石、植物種子等等常見藥材混合木材、金屬、黏土等來製作大型藝術裝置或雕塑。
蘇詠寶現時在德薩畫廊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藝術家駐留項目,把畫廊空間改造成虛構的挖掘現場,創作材料包括中藥材料和多種日常物品,「我將粟米解剖並復製,利用大量粟米芯和粟米鬚這些常見中草藥為材料,在畫廊製作大型雕塑,完成後作品會在畫廊展出。」蘇詠寶的創作理念很清晰一致,就是透過藝術重塑自己的成長世界,藉此探討家庭、童年回憶和存在主義的議題。「我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藥店附近的街道度過,有時我會幫忙處理藥材,替草藥分類、把種子分隔、將菊花分成小堆,我試過把乾蟬殼穿在繩子當木偶自娛。那是最美好的童年回憶,成為藝術家後它變成了我的靈感來源。」
藥店的舊址在中環蘇豪區,後來因為市區發展搬到現時的西營盤,一個香港耳熟能詳的故事。「蘇豪區在十年內的急速發展,令原本的市集和攤檔變成聚滿外國人的酒吧和餐館,曾經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這裏好像整個城市的縮影。我希望透過藝術重塑昔日的熟悉感覺,我相信伴我成長的草藥材料能帶領我尋找這個隱藏空間。」
蘇詠寶對藥材的形狀和氣味熟悉,但對於當中的藥用價值和特性卻不太理解。「以中藥材料為創作媒介卻驅使我利用更科學的角度去認識它們,讓我逐漸理解其中的化學成分及其複雜的系統和網絡,我的藝術語言也因而豐富起來。」去年,蘇詠寶在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個展《六種練習—蘇詠寶個展》,打造出一個夾雜傳統中醫哲學和科幻小說的想像空間。她同時創作了名為《微物萬狀》的藝術書籍,利用想像把中醫哲學變成一種宇宙科學,「《微物萬狀》結合了偽科學和藝術創作,以插頁、相片、圖表、繪畫和文字形式呈現。創作此書最令我着迷的地方是當中的幻想,以及無意義的系統和邏輯之應用。」蘇詠寶形容藝術創作可以很緩慢而且費力,有點像處理草藥的過程那樣重複費時,藝術創作講求細心觀察和對細節的執者,猶如中醫師調配的精準藥方,同樣帶來意想不到的治癒功效。
Editor
Veronica C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