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ny Moizant不喜歡凌亂,尤其是因為十年前結婚以來,她每兩年搬家一次。她在法國南部長大,父母仍然居住在那裏, 其後她移居巴黎,共同創立了時裝轉售平台Vestiaire Collective,接着搬到倫敦,開設公司分部,後來又在香港開設平台的分號,她發揮無限創造力,設計黃竹坑辦公室。她的隨身物品亦隨之而來──一個膠囊衣櫥因為她的工作而經常轉換,她最喜歡的傢具亦送到來香港,她笑說每次搬遷,「都像俄羅斯方塊一樣,用相同的家具和裝飾,放在不同房子,再裝修到適合為止。」Fanny說。最近一次的搬屋,她毫無顧慮,搬到了赤柱一座五層樓的房子,俯瞰兩面的赤柱灣和沙灘。
「我裝飾的黃金法則是少即是美。別人以為這地方很簡約,但是我認為它已經有點太多了。我喜歡有趣、引人注目的作品,但不可太搶鏡。」Fanny談到她的美學時說,「這些家具必須實用,讓我足不出戶,也可安樂在家。」儘管房屋不大,但確實可以讓人足不出戶,為經常出差的Fanny和丈夫提供了避風港,可以放鬆休息,並與兩個女兒(和兩隻貓)一起度過悠閒的時光。
在開放式地下和一樓,可以明顯看到美學與實用的結合,一樓是客廳和飯廳,地下則是一個圖書館和客廳,通向被灌木叢包圍的草皮花園。裝飾方面,Fanny結合了古老的家傳之寶、跳蚤市場的好貨和旅行小飾品,以及在Selency選購的 “Vestiaire-for-furniture”作品,另外,亦有來自香港或與香港有關的當代家具和藝術品,由此產生的風格是折衷的,沒有一件裝飾太過霸道。 「我努力在新穎和復古作品之間取得平衡,從不同的高度、顏色、圖案和紋理之間找到和諧節奏。」Fanny說。
在二樓,有一個從她父母的法國車庫中找到的舊理髮店櫃子,還有各種各樣的木棒,這些木棒曾經種在海裏,用來捕獲蠔和青口。裝飾品中,還有在跳蚤市場上發現的錯配鏡子,與倫敦搖滾組合The Clash的《London Calling》專輯老式海報並排而掛,「我搬到倫敦時,愛上了The Clash。」對面的牆上是裱好的亞馬遜部落羽毛冠,她從巴西帶回來,她亦從倫敦Tate Modern美術館的禮品店,買來了三個Basquiat滑板,以及Fanny父親親製的鋼字母。Fanny 於20年前第一次來香港的指南針,坐在一個角落裏,在Vestiaire Collective上發現的一對Elbar Albaz時代、Lanvin娃娃收藏品,在旁邊的桌子引人注目。柔軟的奶油色摩洛哥人手編織地氈,鋪滿Fornasetti墊子的沙發和用羊皮製成的柳條扶手椅,為房間增添了溫暖。
地下帶有航海感覺,與房子的海邊位置,相互呼應:從跳蚤市場找來的50年代印花躺椅、海軍藍白條紋地毯、老式木箱、Fanny女兒收集的貝殼等等,還有Fanny在eBay上獲得的一張舊地圖,使她想起了上學的日子,牆上還有Alice Miquel創作的海洋公園過山車圖片,「這就是我的生活。」Fanny笑說。
樓上是廚房,裝有Fornasetti飾板,和許多烹飪書籍。主臥室的床上有André Cervera的藝術品,還有Fanny最喜歡的法國畫家Pierre Soulages的限量版蝕刻畫:「這是關於如何僅用黑色塗料就能產生光。」她解釋。她最近為臥室採購過兩次:位於鴨脷洲的Tree買的藤製椅子;還有Lumeun Home的小桌子,這是Fanny朋友創立的品牌,專門採購中國古董家具,並與香港的工匠製作訂製作品。植物貫穿整個房屋,一直延伸到Fanny女兒的臥室和上方的屋頂露台,反映出周圍的叢林景觀,一直延伸到海面,下面佈滿了帆船和風帆衝浪者。 「週末在這裏,就像度假一樣。」Fanny如此形容她的新居。
>> 在 Magzter 訂閱電子書 click here
>> 訂閱紙本實體書 click here
Editor
Alice Riley-SmithCredit
Photography by Mitchell G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