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界祖師奶奶張愛玲曾有名言「成名要趁早」,而這背後的現實是,成名需要相應的才華。陳嫣冉的成名之路便印證了這一點。2005年生於北京,她在3歲開始作畫,8歲時作品入選世博會中國館,13歲開始插畫創作,16歲到日本京都精華大學學習,現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深造。2023年,年僅18歲的她在東京原宿SOMSOC畫廊舉辦首次個展《NOWHERE》,同年發布藝術模型《虛構的自我Fictional Self》,瞬間引發關注,成為最閃亮的Gen Z藝術超新星。
在短短兩年間,陳嫣冉已成為國際藝壇炙手可熱的名字,參加了布達佩斯藝術展、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藝術博覽會等。她的作品結合個人風格和超現實主義,展現出她對世界的獨特見解。在她的創作中,既有對人性深層結構的探討,也有對未來科技的反思,這些元素使她的藝術作品既吸引眼球又教人深思。
2024年3月,陳嫣冉獲邀在國際潮流文化盛事ComplexCon香港展示獨立展台,成為最年輕的參展藝術家。ComplexCon融合了時尚、波鞋、流行文化、音樂、藝術、美食等多種創意產業,陳嫣冉的超現實創作恰好契合這場盛會的理念,成為矚目的焦點。因此,繼香港和拉斯維加斯後,今年3月她再次現身「ComplexCon 香港2025」,引起廣泛期待。此次展出作品包括與潮流品牌ROBBi合作的收藏級藝術品《異行者Ember》、個人最新雕塑作品《晚餐Dinner》和《機械生命體The Mechanical Lifeform》,以及由她設計、改編自《三體》作者劉慈欣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的原創動漫廠牌《超新星玩界》(WaarWorld)「玩者系列」的第一波收藏級作品及Q版人物雕塑。她亦在ComplexCon(versations)上分享了對未來創意技術的前瞻性看法,與觀眾深入探討了藝術與科技的交匯。
今年4月,陳嫣冉受邀為Gucci 2025春夏系列特別定制雕塑,以別樹一格的Gen Z角度演繹Gucci的經典優雅及創意。其雕塑作品於Gucci在上海的最新展覽《竹境:解譯傳奇》(Gucci Bamboo: Decoding an Icon)展出,該展覽以1947年問世的Gucci Bamboo 1947手袋為主題,選址建於40年代的歷史建築孫科別墅舉行,展期從4月1日開始。陳嫣冉亦以一身時尚造型出席開幕活動,亮麗迷人。
陳嫣冉為Gucci創作的雕塑作品,現於品牌在上海的展覽《 Gucci Bamboo: Decoding an Icon 》 展出。
Yanran Chen: Boundless Creativity
作為Gen Z的代表人物,陳嫣冉的文化養分來源多元而豐富,顯見她對漫畫、動畫、電影等媒介的熱愛。她自小喜愛日本動漫,偏好蠟筆小新、楳圖一雄、伊藤潤二等,這些風格迥異的創作者透過幽默或超自然的元素反映社會和人性。她同時也對法國實驗電影情有獨鍾,對它們破格的表現方式和特殊美學有著敏銳的觸覺和感受。種種影響潛移默化地融入她的作品中,使其既吸睛又思想深刻。
陳嫣冉認定繪畫是探索及表達自我的方式,並不斷努力構築起自己的創作宇宙。她曾說:「繪畫讓我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世界的各個面向,也讓我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複雜性。這些經歷讓我變得成熟,並學會接受不同的認知。」這種敏感的內心使她能夠將夢境的碎片轉化為創作素材,為作品帶來超現實的維度。
她的作品充滿怪誕詭異的造型、分裂的頭顱、幻想的膠袋、機械人等元素,矛盾與割裂並存,感覺孤獨抽離卻又自然而然地同在。這不僅是她對世界的藝術觀,也是她透過作品呈現的存在本質。關於經常出現在她筆下的女孩形象,她解釋道:「少女這個具象化的存在大概源自靈魂深處對本我的追溯。不同時期創作的角色,或多或少都暗含著我當時的影子,她們有的在傳達對困境的掙扎,有的則在探查人類世界存在的一些真實問題。」
從二維的平面漫畫到三維的立體雕塑,甚至開始涉獵動漫和導演領域,陳嫣冉的創作不斷多元化,打破類型界限。隨著她不斷探索新的媒介和風格,陳嫣冉的未來將持續引領新一代潮流。
Editor
VOGUE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