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十分複雜,同樣的方法在不同的人身上往往產生不一樣的甚至相反的效果,因此性格也或多或少跟減重策略有關,以下是新陳代謝科醫師馬文雅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出不同個性適合怎麼的減肥法,瘦身前,先來選出最符合你的敘述吧!

  • A. 一般來說,你不喜歡受到約束,討厭錯過有趣新鮮的事物(包括美食),所以為了體重而節食在你看來是件愚蠢的事,你未必很在乎吃,甚至有時候會為了工作而廢寢忘食,或因為壓力而大吃。

  • B. 人緣不錯的你,很少一個人吃飯,在社交場合中,你是合群且受歡迎的,往往不容易拒絕別人的好意,不知不覺吃了過多的東西,或是幫別人把剩下的食物吃完。

  • C. 凡事按部就班的你其實體重很少大起大落,發胖往往是不知不覺日積月累的習慣使然,也可能是因為配合工作或家人所致,吃對你而言是例行公事。

  • D. 你可能已經涉獵了不少減重的相關知識,對你而言,找到正確方法是很重要的,你不吝嗇嘗試,但同時你也不會盲目相信,即使過去沒有減重,你的性格也會讓你傾向在收集足夠資料後才開始進行,你不排斥美食,但不會受情緒影響而大吃。

選擇A的你

雖然你很有主見,但內心多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對於減重抱持著不做則已,要做就要有效的想法,擁有這種性格的你,最忌諱過度激進的做法導致後續的復胖,比較適合的策略是強化動機,找到真正想改變的理由,再加上正確的觀念,你所擁有的強大意志力會驅使你往目標前進的。

選擇B的你

一般來說,你不大會虧待自己,偶爾興起罪惡感而少吃,但通常維持不久就作罷,很少採用嚴苛的節食,但你有可能會為了形象而嘗試減肥。對你來說,陪伴是重要的,所以如果在減重過程中有伙伴的支持,會讓你更有動力,更願意持之以恆。擁有這種性格的你,開始減重計畫時最好能昭告天下,會事半功倍。

選擇C的你

把東西吃完就像是日常的任務,即使吃得過量,你也不一定會察覺,尤其是當你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物上,就更容易忽略健康的警訊了。擁有這種性格的你,未必會為了外觀而嘗試減肥,往往是因為健康亮紅燈或是預防疾病,因此,了解生活型態改變與健康指標的關係,重新調整觀念,用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要達標絕非難事。

選擇D的你

對於理性而客觀的你,如果要刻意節制,你會傾向有計畫的執行,例如說直接把運動排入日常的行程中,需要提醒的是,與其不停搜尋資訊,不如正確傾聽身體的訊息,搭配數據量測再進行管理,會讓你有掌控感而更容易成功。

從心理學出發,精準給出專屬的飲食策略。

  1. 如果發現你進食不規律 / 儘可能讓進食規律,不一定非要吃三餐不可,但是維持一個穩定的進食節奏,身體比較容易適應。如果是本身有糖尿病,建議適量三餐,三餐的澱粉比例儘量接近,血糖比較容易穩定。

  2. 如果你近期想嘗試間歇性斷食 / 假如是一般人或是糖尿病前期,可以嘗試間歇斷食法,若再搭配低糖食物或生酮療法,減脂速度會較快。若為糖尿病患或合併其他慢性病,請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注意:第1型糖尿病患者或是缺乏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絕對不能使用生酮飲食,可能會發生酮酸中毒,嚴重時有生命危險)

  3. 如果發現你一無聊就嘴饞,或是壓力大就吃宵夜 / 盡量避免正餐之間動不動就吃零食或喝含糖飲料,如果會嘴饞,可以自己設定額度,偶爾犯規,只要適可而止,體重不會有大幅變化,但如果發現自己有無意識暴食現象,先問問自己有沒有潛在壓力,失控的亂吃宵夜往往只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洩,處理壓力才能改善問題,過度自責或是一再姑息,都無助於減重。

  4. 如果發現你正餐間不吃會餓到發抖 / 正餐盡量能夠吃飽,不要捱餓免得反而多吃,有些人的胰島素過度分泌(胰島素阻抗),正餐之間會很容易產生嚴重飢餓感,此時可以考慮吃一點堅果或蛋白質(例如一顆茶葉蛋),切勿再攝取碳水化合物,例如蘇打餅乾或麵包等,通常經過2-4週有比較長的空腹時間,身體就會自動減少胰島素分泌,飢餓感也會消失。

  5. 如果發現你家中囤滿食物或是總覺得怕浪費 / 你也許會透過滿滿的食物來獲得安全感,但處在誘惑的環境要自我節制是極為困難的。想吃的時候再出去買,不要一次買太多,不管是擔心過期還是擔心吃了會胖,都是情緒上不必要的負擔,學會斷捨離,身體也會更輕盈。

  6. 如果發現你需要運動 / 如果本身有大量運動的習慣,將正餐安排在運動後30分鐘內(不超過2小時),可以讓營養素更容易進入肌肉修補,也比較不容易囤積脂肪。如果是有糖尿病或是擔心餐後血糖波動過大,也可以考慮餐後運動,不過運動時血液會流向四肢,過度激烈的運動有可能影響消化。

  7. 如果發現你很在意別人看法 / 如果你是不大容易拒絕別人,跟朋友出去就會多吃,有人提議就跟著買,當你要減重的時候務必請身邊朋友幫助你,不要故意讓你陷入兩難。更重要的是,請你學習為自己做主,慎選吃進身體的東西,不要再幫別人吃東西了,拿回主控權的你會更有自信的。

  8. 如果你發現厭倦了各種方式 / 如果你不喜歡任何約束和建議,想到任何計算熱量的數字或是各種繁瑣的飲食療法就很厭煩的話,請你忽略別人的建議,直接採用自己認為有用而且做得到的方法,然後定期測量體重看效果就好,可以禮貌地告訴身邊那些想要指導你的聲音,請閉上嘴,你會用行動證明給他們看。

  9. 如果發現你該做都做了卻還是一直發胖 /去看看醫師吧!也許你有個罕見的內分泌疾病而所有的人都錯怪你了呢。

內文取自《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天下生活出版 / 作者:馬文雅

原文刊登於《VOGU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