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is a Rainbow
Peter Philips 每次到訪香港都是為了工作,來去匆匆,雖然對香港不很熟悉,但他以其藝術家的敏感觸覺,把香港形容得很「到位」。他說:「這是充滿活力的城市,具多元文化,走到每個地方都會有令人驚喜的事情發生,建築物是新穎與古舊的對比,萬家燈火與霓虹燈得夜景很神奇,如置身《Blade Runner》電影等未來城市。」他認為一種顏色不足以形容香港,他會用彩虹去形容香港的多樣性。「香港像紐約般人來人往,但各有目標,發展新事業或迎接新生活,造就了一片雄心壯志的氛圍。新人不停湧現,新的血液、力量和想法,不斷衝激着這個城市。」
Makeup Creation
為了創作跟香港特色有關的彩妝,他看了有關香港的照片,靈感也源自香港電影與水原希子。「她是如此真實坦率的一個漂亮女孩,性情逗趣,態度總是很積極,我們有說不盡的話題,大家都是《RuPaul Drag Race》的粉絲(笑)。
「第一個彩妝 (In The Mood For Love) 的靈感源自電影《花樣年華》,張曼玉的憂鬱表情與美麗的海報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彩妝的大膽色彩是對愛情的現代詮釋。第二個彩妝 (Contradiction) 是龐克與可愛的強烈對比,就像香港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一旦深入其中,你會發現人性的可愛。這種反叛性與甜美感同時在 Kiko 的臉上出現,也取得平衡。彩妝(Neon Lights)是我幻想在這個城市夜幕低垂時,Kiko 倚在窗戶背後的一個小故事。我在亞洲女孩臉上畫上法式經典化妝,看起來像希臘女神,也是電影明星,集多元化與標誌性於一身。」
這不是他最實驗性的創作,除了水原希子的檔期太忙,時間所限之外,背後也另有原因。他娓娓道出:「這是我和 Kiko 第一次跟香港《VOGUE》的團隊合作,不知道大家能否配合或接受太瘋狂的造型,也擔心 Kiko 在陌生的環境下會感到尷尬。創作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我很重視團隊工作,若我能加深認識跟我一起創作的工作團隊,我可更放心大膽創作。」
The VOGUE Moment
Peter Philips 的事業轉捩點亦跟《VOGUE》有很大關連,也從搬到紐約開始。「當時我第一次替《VOGUE》巴黎版工作,攝影師問我為何不索性搬到紐約,跟着我真的搬到那裏並開始跟攝影大師 Irving Penn 合作,為《VOGUE》拍攝了很多精彩的照片,更得到我的第一份工作合約。」《VOGUE》在 Peter Philips 的事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他最難忘的《VOGUE》moment 是:「我為《VOGUE》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為 Grace Coddington 跟 Inez Van Lamsweerde 拍攝她告別《VOGUE》巴黎版的封面,那太精彩了,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另一個珍貴時刻就是我跟 Irving Penn 替美國《VOGUE》拍攝時,我親手製作了蕾絲米奇老鼠面具放在模特兒的臉上,已經六年了,後來它被用作《VOGUE》美容書的封面。」
Photography by Tim Wong
Guest Model Kiko Mizuhara
Styling & Coordination by Alva Chung
Styling assistance by Katherine Ho and Cherry Mui
Makeup by Peter Philips
Hair by Carr Cheng
Production by Jaye Yau
All wardrobe from Dior
Editor
Alva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