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睡眠習慣是什麼?不是所有睡眠都有一樣的效果,達到恢復性睡眠的關鍵是四個睡眠階段需要平均分配。每一次睡眠循環約 90 分鐘,每晚約重復循環四到五次。
第一階段:非快速動眼期持續 5 到 10 分鐘,身體開始放鬆,還很容易被叫醒。
第二階段:非快速動眼期持續 10 到 25 分鐘,心跳開始放慢,處於淺眠狀態。
第三階段:非快速動眼期持續 20 到 40 分鐘,屬於深度睡眠,又稱慢波睡眠,是細胞再生和身體修復的關鍵,且能決定早上睡醒是否有睡飽的感覺(如果在此階段被喚醒,會感到非常昏沈)。此時你對外界刺激的回應較少,也比較難喚醒。隨著年紀增長,此階段持續時間會減少。
第四階段:快速動眼期快速動眼期是另一個深層睡眠階段,但是大腦非常活躍。事實上,你的大腦活動和醒著的時候沒有太大不同,有可能會說夢話、夜驚、夢遊、做非常清楚的夢。 每晚的第一次循環,快速動眼期較短,非快速動眼期深度睡眠較長,其後的每次循環,快速動眼期逐漸增長,非快速動眼期逐漸縮短,也就是當大腦變得更活躍,身體開始進入深度休息。
睡眠不足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現代人普遍睡眠不足,世界衛生組織也宣佈「工業化國家睡眠不足流行病」。「1940 年代時,美國成年人每晚平均睡 7 小時 49 分,現在則減少至 6 小時 31 分鐘。英國平均為 6 小時 49 分鐘,日本則是 6 小時 22 分鐘。」導致睡眠時間減少的原因之一,是科技進展以及現代人隨時接收新資訊的需求,而睡眠不足產生許多令人憂心的風險。
研究顯示第三階段的非快速動眼期,對於大腦排毒十分重要,包括與大腦疾病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其實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也和睡眠障礙也有關聯。認知系統和網絡在深層睡眠階段會經歷修復,睡眠時學習和記憶系統會從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幫助預防忘記事情,也就是說,建立較長期的記憶儲存空間。」
憂鬱症等症狀也有可能是受睡眠影響,因為大腦中負責情緒處理的杏仁核(控制戰或逃的區塊),是受前額葉皮質控制,而前額葉皮質是直接受睡眠影響。睡眠不足不只有大腦會受影響,睡眠還會影響胰島素、血糖、血壓值。另外,每晚睡五個小時或是更少的人,感冒的機率是平均睡八個小時的人的兩到三倍。 睡太多是不是一種潛在危險? 新研究顯示睡太多就像睡眠不足一樣,會危害健康。根據美國心臟疾病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Disease),每晚平均睡超過 10 小時的人,心臟病發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每晚睡七小時的人要來得高,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風險更高。
要睡得好,身體必須在完整睡眠循環中經歷上述階段。睡太久會打亂身體的晝夜節律(生理時鐘),阻礙身體修復過程。「睡太多比睡太少危險三倍,身體喜歡規律,睡眠就是要找到平衡。如果睡太多,醒來時會感到昏沈,代表你在睡眠循環進行到一半時醒來,因此錯過重要的修復效益。睡眠是補不回來的,如果沒睡夠,隔天身體會因為很疲憊,極度需要睡眠,而陷入很深層的睡眠。
但是,這樣的睡眠品質仍不足以讓你完全得到休息。所以,到底應該要睡幾個小時?答案是,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不同,就像身高或腳的大小,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4到11小時睡眠時間都算正常,但是,平均而言,大部分人每晚需要7到9小時睡眠。 要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夠睡眠,就是看起床後,是否感到昏沈,還有一整天是否能集中精神。如果有昏沈的感覺,這稱為睡眠慣性,有時最多得花上兩小時才能擺脫,這可能代表你因為睡太多或睡不夠,而從睡眠循環中醒過來,也可能是因為你的睡眠習慣不夠規律。
如何能夠睡好覺?
1. 重視睡眠:每晚至少空出8小時睡覺。
2. 養成習慣:每天同一時間起床、睡覺,能調節身體的規律,提升睡眠品質。
3. 睡前洗熱水澡:建議房間應維持約 20°C,讓身體的核心溫度下降,熱水澡也能起相同作用。
4. 注意褪黑激素分泌:燈光和螢幕光,無論是來自電視、平板、手機,最多會讓褪黑素(睡眠荷爾蒙)延遲分泌三個小時。全黑、沒有螢幕光的房間能幫助睡眠。
5. 注意咖啡因和攝取量:咖啡因和酒類都是興奮劑,如果想要養成規律睡眠,最好減少攝取。
6. 睡不著不要勉強躺在床上:如果上床後 20 分鐘還醒著,就起身開一點微弱的燈光看看書,這能讓你仍然保持在準備入睡的狀態。
原文轉載自《VOGUE》台灣版
>> 在 Magzter 訂閱電子書 click here
>> 訂閱紙本實體書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