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快轉到 2020 年。這幾個月以來,全球有許多人被迫禁足在家,工作與生活都完全被侷限在同一個空間裡。我們所有人都經歷了封鎖與解封的反覆循環,疫情的大流行已經把全球經濟推向螺旋式衰退的邊緣。對許多人來說,Petersen 的文章在一年前所突顯的那些焦慮,現在正在以最真實的面貌展現。

雖然台灣幸運地從未真正地實施封城,疫情控管相對良好。但毋庸置疑的是,Covid-19 的出現劇烈地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地點。有些人放無薪假,或者被解雇,造成個人的焦慮情緒;不過,更多人不得不在家工作,或者在一個辦公室以外的地方上班。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之下,大量增加的網購、送餐服務需求,也讓許多物流業者的業務量急速增加苦不堪言。在這些改變之下,,過去八個月以來持續工作的人,已經越來越感受到衰竭的狀態。8 月的一項調查發現,58% 的美國工作者表示自己處於過勞,自 3 月以來增加了近 15%;另一項調查則發現,60% 的人認為自從管制措施實行以來,他們的工作時間增加了。

我們早已生活在「工作主義」(workism) 的時代。疫情封城只是提高了工作的不安全感。

其實早在封城令出現在全球各地之前,我們早已生活在「工作主義」(workism) 的時代,認為工作不僅是經濟生產的重要一環,更是個人身分認同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倫理至高無上,」倫敦經濟學院的助理教授 Thomas Curran 博士這麼說。

越過度工作,我們就似乎賦予工作越高的價值。

社交活動被禁止,商店、健身房和餐館仍然關閉,而我們被禁足在家──這個時候,對於那些仍然保住工作的人來說,工作也就顯得更重要了。在幾乎沒有其他事情可做,尤其缺乏休閒活動的情況下,工作成了一條生命線──工作讓我們感覺生活有意義,也讓一切看起來正常。

封城措施提高了工作的不安全感,這意味著人們在工作中尋求表現的壓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巨大。「如果我們的工作不穩定,」就像當前許多人所面臨的情況,「我們可能就會在工作的過程中隨時處於害怕失去收入的恐懼狀態,」Exhaustion: A History(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的作者 Anna Katharina Schaffner 博士如此解釋。

工作開始滲入我們的白天,甚至夜晚,侵蝕任何讓我們充電的機會。

另一方面,部分的職場人還需要面對在家工作的問題──就許多方面而言,在家工作是一種方便,但這種工作型態也伴隨著嚴重的心理陷阱。缺乏規律與結構,加上來自孩子、家人或室友的干擾,同時對病毒的傳播感到焦慮,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這種種因素一再讓在家工作的人難以維持專注與高效的工作表現。「當外部結構崩潰時,我們會面臨一個危機──誤以為我們必須一直工作,一旦做不到就感到內疚,」Schaffner 博士說。「於是,工作開始滲入我們的白天,甚至夜晚,侵蝕任何讓我們充電的機會。」

小學老師 Lauren 說:「我早上 6:30 就開始工作,有些時候甚至一直工作到下午 6 點多才結束。」她解釋說,在幾個星期內讓一個 30 名學生的班級過渡到線上教學,這個過程中的混亂迫使她一天工作 12 個小時,因此感到筋疲力竭。她補充說:「我一直工作到深夜,試圖為我的工作建立某種類似的組織。」儘管她已盡了最大的努力,卻發現自己陷入了自責的漩渦,始終覺得工作還做得不夠好。

EMILY IN PARIS (L to R) LILY COLLINS as EMILY, PHILIPPINE LEROY-BEAULIEU as SYLVIE GRATEAU and ARNAUD VIARD as PAUL BROSSAUD in episode 102 of EMILY IN PARIS Cr. CAROLE BETHUEL/NETFLIX © 2020

EMILY IN PARIS (L to R) LILY COLLINS as EMILY, PHILIPPINE LEROY-BEAULIEU as SYLVIE GRATEAU and ARNAUD VIARD as PAUL BROSSAUD in episode 102 of EMILY IN PARIS Cr. CAROLE BETHUEL/NETFLIX © 2020

在家工作的人通常做得更多,而且做得更用力。

實際上,在家工作的我們無法與同事和資深團隊成員面對面互動,在缺乏回饋、驗證與認可的情況下,我們只好成為自己的老闆,而且是一個過度苛刻的老闆。Schaffner 博士說:「在家工作的人通常做得更多,而且做得更用力,他們往往以某種遠遠超越任何外部管理所要求的嚴格標準進行自我監督。」他解釋說,這種情況造成了壓力和焦慮的永久迴圈,不僅對我們的工作產生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最容易過勞的行業是__?

工作過勞的現象可能影響每一個人,不過,Schaffner 博士指出,某一些群體更容易受影響,尤其是健康照護領域的工作者。2018 年的研究發現,中國有三分之二的醫生處在職業過勞的狀態;美國的一項研究則顯示 78% 的醫生正在苦苦掙扎。至於其他地方,2019 年的資料顯示牙買加和加拿大的醫療專業人員也面臨過勞的狀況;在英國,因為過度壓力而離開 NHS(英國國民保健署)體系的人員在過去七年來增加了近乎三倍──而這一切都發生在 Covid-19 疫情之前。

大流行疫情如何讓這些困境更加惡化,或許已超出我們的想像。來自中國的新研究突顯了前線護理人員正在承受多大的打擊;與此同時,隨著美國有越來越多人因為病毒感染而住院,專家表示醫療工作者可能已經處於心理崩潰的臨界點。

實際上,研究顯示,跨越所有行業的女性在統計上較傾向於過勞,她們為了維持「隨時開機」而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麥肯錫 (McKinsey) 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與同階層的男性相比,高階職位的女性有明顯更高的可能性陷入過勞,而且時時感覺自己做得不夠而承受壓力。Schaffner 博士認為,這是因為女性往往必須在育兒和工作之間取得平衡而面對更大的壓力。「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因為無法全心全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又因為無法成為我們心目中那個全心付出的父母,所以感到愧疚。」在家工作,尤其在托育服務可能難以取得的當下情境,這種問題當然也就變得更嚴重。

如何避免過勞? 解答就在你自己身上

答案顯而易見,就是自我照護,多愛自己,或者 Curran 博士所謂的「先發式自我照護」,也就是說,「在陷入過勞之前儲備心理與情緒能量。」實際上,讓自己放輕鬆、傾聽身體的聲音,都有助於應對我們在這段期間為了保持生產力而承受的壓力。Curran 博士和 Schaffner 博士都建議我們為工作和生活之間建立明確的界限和作息規則。Schaffner 博士建議,為工作日程設定明確的開始和結束,以及規律的休息時間,同時也必須尋找其他方法來關閉來自工作的壓力源,例如電子郵件或訊息通知,讓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明確區隔。

然而,他們兩人都同意,自我照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已經成為我們的待辦清單上的另一個專案。問題在於,我們如今往往把幾乎所有事情都視為工作,無論是人際關係、親職教養,或自我照護。Schaffner 博士說:「我們用投入的精力和得到的結果,來衡量我們的行動與思想。」事實上,從「自我最佳化」的角度來看,現代人照護自己和追求幸福的努力,可能也已淪為另一種壓力,甚至就像當初危害健康的那些問題一樣,讓我們疲憊不堪。

相反的,如果我們想要真正擺脫過勞,就必須改變我們面對工作的心態。「我們必須停止對工作的過度投資,別再期望工作帶來救贖和意義,並且將我們更深層次的目的追尋從工作中分離出來,」Schaffner 博士說。我們必須重新調整我們的文化對生產力的依戀,轉而認真思考如何讓幸福進入工作場所。不過,就在我們受困於封城之際,我們首先必須時時謹記:務必善待自己。

我們必須停止對工作的過度投資,別再期望工作帶來救贖和意義,並且將我們更深層次的目的追尋從工作中分離出來。

善待自己的4個重點提醒,幫助自己遠離過勞:

1 儲備心理與情緒能量

2 放輕鬆、傾聽身體的聲音

3 為工作和生活之間建立明確的界限和作息規則

4 尋找其他方法來關閉來自工作的壓力源,例如電子郵件或訊息通知

原文源於台灣V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