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r 還是 Chanel? 林夕還是Wyman?陳百強還是張國榮?
我一直都是陳百強派。像我們的文化編輯 Peter Wong 所言,我們這種「薯仔」對同樣賣乖乖仔形象的學生王子自然更有認同感,感覺更為親近。但是近年聽了更多張國榮的作品後,就明白他的確抱有更大藝術野心。
1996年復出後,張國榮從不羈少爺蛻變提升為更性感更大膽更真實的一位巨星,將他的潛藏的 queerness / gayness 本色發揮到極致。試想想,四大天王的情歌基本上都可以交換來唱,表現的情感意味,其實都是一般直男心態。但林夕為張國榮後期量身訂造的一系列歌曲,那種騷那種怨那種姣那種邪,是所有香港男歌星都沒有的——《怨男》怨的是「沒有戀愛怎做人」(MV裏面的基吧好像是楊凡《美少年之戀》的同一間);《不要愛他》高呼「不願恨他不要愛他」明明是發姣卻要壓抑;《潔身自愛》是張國榮版本的《給自己的情書》「求你不要迷戀悲哀/示威怎逼到對方示愛」——你能想像這樣陰柔的歌詞由劉德華來唱嗎?
是的,羅文都有這種充滿 gay sensibility 的作品(例如《我愛我》),但坦白說,羅文沒有張國榮的美貌,無法能像張國榮般呈現得賞心悅目。他為了將一切提升,他傾盡全力製作了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Jean Paul Gaultier 從天使到魔鬼的高級訂裝男裝不在話下,將新舊作品並置而全無過氣感覺才真正難得。
突破的中性造型被保守的本地傳媒妖魔化,我一直認為那是令他患上抑鬱的轉捩點——明明世上最頂尖最前衛的設計,被一群不用腦井底之蛙譏笑是「扮貞女」,那種不忿可想而知(這情況下就如我們時裝編輯喜歡的東西用一句「時裝我識條鐵」來總結一樣)。他在這次演出的唱法也是一絕的,要有無限的自信,才能在《枕頭》時加上那些性感到盡頭的ad lib聲;古老如《濃本多情》都比年輕時更克制,特別令人惘然若失。
看過這些之後,再看張國榮80年代穿dandy西裝或電單車皮衣扮浪子時,儘管仍然順眼好聽,但你明白他一直壓抑的是什麼。可惜在他真正發揮本真異色時,香港又回歸到保守的大氣候。如果張國榮今年仍在就65歲了,我想像他頭髮即使白了,但仍能像玉置浩二般清瘦在台上輕搖地唱《拒絕再玩》、《貼身》、《無心睡眠》是多麼的瀟灑,還會創作更多粵語流行曲未見過的題材……當然,我們沒有這個機會,就今晚再看一次他的演出吧。
>> 立即訂閱電子書及紙本實體書click here
Editor
Vogue Hong KongCredit
Text by Christopher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