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學者兼教授吳昊所撰寫的《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中指出,時裝的其一特點就是表達體態之美。「衣服不單是保溫蔽體,此外還含有體態『美』的存在,漂亮女郎除了面孔漂亮,更要姿態漂亮,穿得妖艷亦非罪惡,男人欣賞漂亮女郎,是向她全身的『美』行注目禮。」由此可知,時裝是體態美學的載體,反映各年代對理想體態的期望。

時裝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中,人、身體與社會的面貌。學界也不乏研究時裝對體態美的研究,一篇出自北京服裝學院的論文《先鋒派時裝中的身體美學探究》,清晰地解釋了時裝與體態美學的關連:「在先鋒派時裝設計作品中,設計師對時裝與身體的此處首先明晰了身體的概念,使身體意識的覺醒,其次釐清了中西方的身體觀差異。並從身體審美的角度,通過探討美之於身體的意義,以及身體美之於服裝的意義,指出說明美,身體,服裝這三者的關聯性。」
時裝與體態美學如何互相影響,甚至改變了女性對體態美學的傳統觀念?我們可從下列的時尚造型一窺端倪,了解時裝設計師如何由反映體態美的被動角色,成為主張另類體態美的主動角色,推動世界美學進步。

#1 Waist Obsession

Dior 1947 The New Look

Dior 1947 The New Look

宋朝詞人周邦彥的《解語花》中一句「看楚女、纖腰一把」便可得知,自古以來,女性對纖腰有無限幻想,甚至可形容為一種盲目的追求。位於世界另一邊的法國,自1500年代開始便有束胸衣(corset)的出現,反映了女性理想的體態美,總離不開腰部。1947年的後二戰時期,Christian Dior打造了雋永的“The New Look”教人重拾對生活的幻想,該造型的Bar Jacket呈沙漏形,強調腰間美態。“The New Look”反映了女性理想體態,以誇飾手法,詮釋了一種源於傳統的美學標準。簡單點說,Christian Dior當時的時裝設計單純反映了社會主流對體態美的追求。

“Bumster Pants”, Alexander McQueen Autumn/ Winter 1995

“Bumster Pants”, Alexander McQueen Autumn/ Winter 1995

以暴力美學聞名於世的已故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同樣從腰部剪裁着手,可是效果及目的卻是南轅北轍。他在1995年秋冬季系列以“Highland Rape”為題,推出了極低腰的“Bumster Pants”,完全與當時慣常展現女性胴體美的手法背道而馳,提倡了極為性感頹廢的體態之美。無獨有偶,低腰褲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成為女士恩物,該風潮讓女士們放棄沉悶的優雅,對性感且挑逗的服飾有無窮渴望。Alexander McQueen的先鋒作品,無疑以大膽姿態揭開了新世代體態美的全新一頁。

#2 A New Body

Comme des Garçons Spring 1997 “Body meets dress, dress meets body”

Comme des Garçons Spring 1997 “Body meets dress, dress meets body”

若要提及以時裝設計改變身體美學的代表作,非Comme des Garçons 1997年春夏系列“Body meets dress, dress meets body”莫屬。以先鋒姿態於1980年代末嶄露頭角的日本時裝設計師川久保玲在創作時曾反問:「為甚麼我們在設計衣服,而不試設計新的身體?」

Comme des Garçons Spring 1997 “Body meets dress, dress meets body”

Comme des Garçons Spring 1997 “Body meets dress, dress meets body”

她在衣服內加入襯墊,並以布料包裹成衣服,企圖藉此創造新的女性身體。可惜,當時的傳媒與買手卻以嘲笑回答這個系列。日後,川久保玲分享了這個時裝展前的一段故事:「當我在工作室與一眾工作人員預覽我的系列,房間內各人看到系列後一言不發,當時我感到很寂寞。」多年後,這個系列成為了川久保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Jacquemus Fall 2014

Jacquemus Fall 2014

有趣的是,曾在Comme des Garçons任職售貨員的法國設計師Jacquemus也曾以「改變身體形狀」作為設計概念,但款式就實穿得多。儘管川久保玲當年的作品不獲賞識,但是該作品的出現已潛意識地打開了各人對身體的想像,最終該前衛概念以金字塔式層層向下流,傳向大眾層面,耳濡目染地推動各人打破對身體的觀念,除了川久保玲門下的徒弟如渡邊淳彌(Junya Watanabe),栗原大(Tao Kurihara)以及二宮啟(Kei Ninomiya)紛紛以「創造新身體」為設計理念,愛爾蘭設計師Simone Rocha也公開表示自己深受川久保玲影響,她甚至融入了著名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的軟雕塑作品,探討身體的可能性。

#3 Larger Than Life

Martin Margiela Fall 2000 “La mode du XXL”

Martin Margiela Fall 2000 “La mode du XXL”

Maison Marigela創辦人及前設計師Martin Margiela發明了很多時尚關鍵詞,其中一個便是「放大與縮小」。時尚向來不乏oversize的例子,但是沒有人像Martin Margiela直接將服飾製成超級大碼size74至78,或是把芭比服飾放大至真人尺寸來營造了另一種美態。曾幾何時,女性時裝愛以貼身剪裁展示體態;Martin Margiela在2000年推出的“La mode du XXL”,與鍾愛以貼身服飾展示性感的90年代時尚主流背道而馳,也是對主流美感下的一道挑戰,成為了後來者oversize設計的啟發,模糊性別特徵。Balenciaga創作總監Demna Gvasalia也曾效力Maison Margiela,無疑深受其影響,把他的創意思維帶到Balenciaga,曾推出極大廓形的多層外套;Celine前創作總監Phoebe Philo當年入主品牌,以流麗姿態聘請Maison Margiela的設計師,優雅地利用了oversize的概念,打造日常女士需求的衣櫥。
不久後,oversize成為一種styling技巧,讓人模糊自己身形。現時最當紅的唱作才女Billie Eilish也曾經說過,因為她討厭自己的身體,所以常穿oversize的服飾遮蓋自己。2000年推出的“La mode du XXL”系列已面世20年,換句話說,以激進手法來改變體態觀似乎在近20年來不再站在時尚戰線。但這更也意味着,決定潮流、體態美的主導權漸漸由設計師下移至消費者之手;Billie Eilish另類美學的成功,證明了穿着者更趨於以自我出發,為自身體態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