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空間真的有縱橫之分,這或許解釋了我們對舊有事物的迷戀。懷舊的照片和衣物反映了我們慾望轉移的歷史,也承載了不同空間遺留的精華,所以我們愛懷舊,是為了對世界有更全面的認識,而非一味往後看。假如你一接觸時裝,Alexander McQueen 不是 Alexander McQueen,Chanel 不是 Karl Lagerfeld、Dior 不是John Galliano,Maison Margiela不是 Martin Margiela 的話,你只能對後人的詮釋一知半解,錢花了也不知道價值源自那兒,那將會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幸好網上不乏有心人,一直默默把心愛的設計師作品歸檔整理,並發佈在Instagram帳戶上分甘同味,所以我們還能夠從社交網絡上吸收多一點額外養份。

@prada.archive

Prada 雖然還有設計師 Miuccia Prada 卻加上了 Raf Simons 的聯手合作,將會品牌帶來不少耳目一新的 Prada 設計,光看2021度假系列便看見不少端倪。儘管如此向來 Miuccia Prada 都在不同時段建立變化多端的設計,所以不同年代的 Prada 也有不同的面貌,過往的 Prada 是從細節創新,並懷有改變世界的決心。

@margiela.archive

Martin Margiela是天材,因為他發明了一套完全原創的設計方法,可惜用在最不需要原創性的時裝行業。

很多人也不明白,後現代生活不容許有原創性的問題——不是因為你是否原創,而是我們均是先見海的圖片,後見海。所以原創更見罕貴。Martin Margiela 筆下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 和 Hermes 無疑是時裝界2000年後的燈塔,其原創程度能比人無限輪迴至今日,但賺錢的從來不是他;漁人得利的故事我們都聽得多。教人不時望他的作品,能夠刺激思維,也教人反思:做人要否原創呢?原創的路這麼難行,錢又不能賺,還是否應該堅持?

可是骨氣就是這樣的一回事。

@chanel_archives

當 Karl Lagerfeld 在世的時候,他所有為 Chanel 設計的服裝都是如此精彩,甚至是有點理所當然。但如今回望過去,才知道 Karl Lagerfeld 開創餓了無數個高端時裝的風格,打造過一個又一個時代女性形象。好比多年前將棒球外套混入時裝,把華麗的頸鍊配街頭味濃的棒球外套混合,原來所謂的 high low 時裝早在 Chanel 中出現了。

無可否認 Karl Lagerfeld 的確做了很多別人不敢做,甚至要多年後才懂得做的事。

@mcqueen_vault

Alexander McQueen 這些年來在 V&A 出了回顧展、又出了電影紀錄片,更是罕有地在螢幕前再見 Lee 本人一面,喜歡時裝的你也許看到中途已哭到淚崩,畢竟天妒英才的故事確確實實地發生在 McQueen 身上,當中如梵高般的藝術創作,每個系列擁有着濃厚的藝術成份;追蹤這個 Instagram 帳號,讓你不時看到他的作品,像他從來沒有離開過。

@diorinthe2000s

John Galliano 的 Dior 教人難以忘懷:浮誇、不實穿、講求故事主題是他最拿手的好戲。雖然當時的設計已不合時宜,但是回顧這些畫面時,也許大家會懷念時裝還是有富有幻想和天馬行空的時刻?即是當時裝還未由 Artisanal 變成 Industrial,有些「舊」早已超越時間定義,成為經典,不可取替的時刻。

@phoebephilodiary

當 Celine 不再是 Celine 的時候,大家都懷緬過去 Phoebe Philo 在位時候的極簡主義風格;同時眼見曾經效力過 Phoebe Philo 的 Daniel Lee 另起爐灶,讓人更加想念 #oldceline 的魅力。儘管曾經傳出 Phoebe Philo 自立品牌的消息,但如今除了在 Daniel Lee 身上找到倚靠之外,還有懷舊帳號可以回顧她的設計。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Winter 2016 by Juergen Teller

A post shared by Philo Diary (@phoebephilodiary) on


>> 在 Magzter 訂閱電子書 click here

>> 訂閱紙本實體書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