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位六十年代的海報女郎1955年21歲時在英國國王路開設了她的Bazaar精品店時,她不會想到她將永遠改變時尚的定義,並成為一個涵蓋美妝到生活用品的全球品牌背後的重要人物。在她的自傳《Quant by Quant》中,她回憶當時在Chelsea的精品店裡擺放著「大量的衣服和配飾……毛衣、圍巾、帽子、珠寶和奇特的零碎物品」,直到她對戰後風格的厭倦使她開始創造自己的設計。
比起碎花連身裙和PVC雨褸,Mary Quant的精品店Bazaar本身更重要是改變了零售業的格局,使她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我們希望既能取悅人們,同時又能售賣設計給他們。」為了取代Chelsea其他商店中的克制沉悶的展示,Mary Quant在櫥窗裡擺滿了超現實主義的裝置:一個攝影師倒吊著,用閃光燈拍攝人體模型;一個模特身後拖著一隻真正的龍蝦;還有一輛哈雷電單車從一個亮金色包裝中騎出來。
Swinging London的人們注意到了這一點。幾個月內,Mary Quant的明亮緊身衣、迷你裙和塑料衣領就被搶購一空,Mary Quant曾宣稱:「利己主義已經過時了……在我們的店裡,你會發現公爵夫人與打字員爭相購買同一件衣服。」同時,Bazaar成為了一個在深夜開放的「永不休眠的雞尾酒會」,成為英國社會名流和藝術家以及無數「青春風暴」年輕人們的聚集地。
1962年7月,《Vogue》英國版在「Young Ideas」欄目拍攝了Mary Quant與她的丈夫兼生意夥伴Alexander Plunket Greene在Bazaar的照片,描述他「穿著最淡的綠色法蘭絨套裝,窄窄的臀部、窄窄的褲子,顯得非常優雅」,而Mary Quant本人則穿著她自己設計的「藍、黑、白條紋斜紋軟緞禮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Mary Quant在雜誌上歷年的創作,從穿著太空時代的摩登禮服的Twiggy到她在70年代之際對未來美容的看法。
一起透過這38張照片,懷念這位為時裝世界帶來重要變革及影響的一代時裝設計師Icon。
原文轉自《VOGUE》美國版
Editor
HAYLEY MAITLAND, HIU KWAN F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