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佩服我們歐美網站平台“VOGUE Runway”的同事,早兩個月當一眾男裝品牌在天橋上展示了2020春夏系列後,便推出了一系列回顧2010年代的文章,讓大家在這幾個月當女裝設計師還在忙於籌備9月2020春夏時裝週的當兒有所啟發,並試圖預測到底一向更受人注目的女裝系列如何為2020年代的開端打頭陣。
這情形不禁令人聯想起九年前2010 Celine的春季系列,正是Phoebe Philo為品牌設計的第一個系列,其充滿現代摩登韻味的簡約風格風靡了一眾時裝迷。當然,我們不能說Phoebe Philo的設計哲學代表了整個2010年代,但如果我說她是這個年代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相信沒有人反對,套用現在的潮語,Phoebe Philo實在是influencer of the influencers。
君不見雖然她於2017年離開Celine,但她的設計風格影響了一代設計師,她在Celine時期的作品依舊在二手市場熱賣,很多時裝迷到今天依然在穿着使用她設計的服飾。所以除了當我們在回顧2010年代時Phoebe Philo是必不可少的名字,更甚的是,如果讓我們來懷2010年代的舊,Phoebe Philo便肯定是佼佼者。
事實上,作為一位女性設計師,Phoebe Philo為我們開啟了另一種更人性化更具可持續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首先她堅持以倫敦為家,以母親的身份照顧兒女,每星期抽時間到位於巴黎的Celine總部上班,在這種比較平衡的狀態下,她還能為品牌為時裝界寫下可以記入時裝歷史大事紀的重磅內容。Phoebe Philo的成功,不但鼓舞了多少女性設計師,更為時裝更平衡甚至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立下了模範。
如此便呼應了上述“VOGUE Runway” 2010s系列文章裏一篇由集團同事Emily Farra撰寫有關時裝可持續性發展的主旨了。她在文首引言便提出,“If the 2010s were about talk, then the 2020s need to be about action.”事實上,時裝可持續性真的是2010年代很多品牌和設計師經常掛在嘴邊的熱門字,可將近十年過後再來回顧,真的有實行甚至持之以恆的寥寥可數,Stella McCartney是當中的引領者。Phoebe Philo雖然沒有將可持續性作為目標,但她的生活方式及態度、設計哲學的側重點等,都已身體力行地示範了如何可以一個較周全考慮的態度看待時裝。
而當我們只可以舉出Stella McCartney一個設計師作為2010年代可持續性時裝的範例,便證明了在這一方面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可幸的是,近年在時裝行業裏能夠見到越來越多關注時裝的設計及生產等層面的可持續性,大家開始從根本去正視及探討如何可以更環保更人性化的方法製作服飾。另一方面,時裝媒體亦開始把可持續時裝納入內容一部分,像今期美國版《VOGUE》9月號Fashion Issue這般重要的時裝開季號裏,便有一組關於fashion sustainability的時裝大片及由著名時裝評論家Sarah Mower撰寫的相關文章,我們更是一起製作這特輯的合作夥伴。遲到永遠好過無到,最重要的是大家肯踏出第一步,對吧?!
如果sustainability未能在2010年代開花結果,不幸中之大幸的,是另一個和可持續性息息相關的概念卻能夠在過去十年越演越烈,說的便是diversity了。我們都知道,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面向,物種如是,人類的生活當然不例外。所以我們在2010年代能夠見到時裝界是越來越多元價值,應該感到慶幸。我們由一直以來的白人、男性主導,年輕瘦弱修身白人模特等的時裝常規,發展至多種族多性別多身形多年齡等等的時裝新象,在這十年可以列舉的例子多不勝數,這裏略過不提了。但可喜的是,如果時裝行業可以接受diversity,那麼sustainability便不會遠了,雖然這意味着整個商業模式及生態系統得要來一次翻天覆地的轉變,但為了人類的未來,為了下一代,這是必須的,希望能夠見到可持續性能在2020年代發揚光大。
有趣的是,在閱讀“VOGUE Runway”作者Steff Yotka回顧2010年代一篇列舉這個年代17件必須擁有的設計文章時,赫然發現當中唯一一件完全和2010年代無關的產品,便是早於1973年便已面世的Stan Smith波鞋了。這對全白帶有所謂kelly green的點綴色,加上三行小圓孔標誌設計的波鞋,被譽為首對能夠打入高級時裝圈子的白波鞋,深受Phoebe Philo及Raf Simmons愛戴,後者更於2015年為它設計了“R”字特別版,足見其鍾愛程度。
事實上,Stan Smith自1973年面世以來的40多年,便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一直都是很多時尚人的至愛波鞋,而且更先後和不同的創意人聯乘推出特別設計版本,去年當波鞋故事背後的主人家網球名宿Stan Smith出版記錄這對波鞋歷史的專書時,名字就很幽默地改為《Some People Think I’m a Shoe》,言簡意賅地道出了這對波鞋所向披靡的經典性。
而由Stan Smith的例子可以看到,經典的設計總是擁有能讓後來者重新演繹的無限空間,所以永遠不會過時。也許從這一對波鞋,我們可以窺見所謂可持續性設計的一些特質,它總是低調、優雅,散發着一種虛懷若谷的氣場,叫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Editor
Peter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