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OON SEIZE THE MOMENT
韓國娛樂圈競爭特別激烈,每年都有不同新人湧現,Rowoon 從 14 歲就嚮往演藝圈事業,一直為自己的目標和信仰向前進發,同時抓緊每個機會,先進入 FNC Entertainment 公司擔任練習生,花了六年時間,透過《清潭洞 111》、《Click Your Heart》等影視作品累積演戲經驗,最後在生存真人騷《D.O.B》以 Dance Team 獲勝,終於獲得出道機會。Rowoon 後來演出不少話題作品,例如奇幻愛情劇《想要停止的瞬間:About Time》、浪漫愛情劇《狐狸新娘星》、《偶然發現的一天》,去年與金喜善、李洙赫合作主演 MBC 奇幻劇《還有明天》,飾演一名陷入昏迷而來到地獄界危機管理組工作的待業生,成功地在網絡上帶來話題。被問及作為一個演員最大的挑戰,Rowoon 直言:「我認為就是全心全意地演出,亦是讓我投入很多時間的工作。」當工作成為自己最大興趣時,往往能夠享受事業帶來的樂趣,因此他演出每個角色同樣投入,他說:「其實很難只選擇一個角色是最印象深刻,雖然每一個角色都是由我來演繹,但每個角色的性格、背景等都不一樣,所以每次演戲都有很大的挑戰性。」
以前的我會比較否定自己,但在工作上慢慢得到認可,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以來都做得不錯。
Rowoon
訪問期間,眼前的 Rowoon 高大帥氣,穿起有型西裝與最新 Tiffany Lock 系列首飾,他對此表示:「以前我對時裝與珠寶首飾都沒有很多研究和關注。因為私人時間比較少,更多的時間是工作中度過,而且工作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幫忙處理造型。但與 Tiffany 合作了數次後,我開始對珠寶首飾產生了興趣。」說到這個最新系列,原來是頌揚“No rules. All welcome.”的精神,透過掛鎖設計象徵鎖緊不同形式且了無邊際的愛與關係。當問到 Rowoon 最想感謝的人,他笑言:「我最感謝自己。以前的我會比較否定自己,但在工作上慢慢得到認可,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以 來都做得不錯。」
另一方面,Tiffany Lock 系列以 18K 黃金及玫瑰金手鐲作主打,把掛鎖重塑,將這款來自 Tiffany Archives 典藏庫的經典圖案化為團結與包容的標誌。其實品牌曾在 1950 年代前推出功能性掛鎖。20 世紀中葉期間,掛鎖開始成為裝飾元素,鎖匙圈、鈔票夾、胸針乃至項鏈等產品均飾有取材自掛鎖的設計細節。過去 20 年,掛鎖圖案在 Return to Tiffany® 及 Tiffany HardWear 等系列中不斷蛻變。至於 Tiffany Lock 系列則備有鑲鑽及純金屬款式,搭釦設有創新的旋轉裝置,呼應掛鎖功能,設計捨棄花巧裝飾,簡單細膩,不論男女或各種風格都能輕鬆佩襯,難怪 Rowoon 說:「我比較喜歡簡單而又帶有亮點的飾物,我認為今次 Tiffany 新推出的 Lock 系列很符合自己對珠寶首飾選擇的條件。」
作為新世代明星的 Rowoon,每天的行程緊湊得令人無法相信,這次來到香港的時間亦特別短暫,問到有甚麼地方想去的時候,他謂:「今次逗留香港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感到很可惜。其實我的 Passport 上有很多不同地方的印章,但每次停留的時間比較短,所以都會感到可惜。我知道香港夜景很有名,所以都想親身看一次。即使是中午,這裏 ( 酒店 ) 的景色已經很美,充分欣賞到香港的風景。但比起到訪華麗的街道,反而更想去一些香港地道的街巷感受這個城市的氛圍。」前途無可限量的 Rowoon 正在拍攝一部全新劇集,他興奮表示:「請多多期待!現在有新的電視劇拍攝中。今次演繹的角色與之前的角色很不同,是一個有趣又浪漫的劇集。平常我都不太會特別提及拍攝中的電視劇,但今次很想分享給讀者們知道,可以好好期待這部電視劇。」作品一部接一步,相信這是每一位演員最有成就感的事,但問到如何看待新世代力量的時候,他卻沉思了數秒,然後認真回答:「我認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反而要問一些真正 20 代的年輕人。(20 代指處於 20 至 29 歲年齡段的人)其實除了我以外,與我差不多年紀的演員都被喻為新一代的代表演員。而我們一群演員努力通過演出又能否代表新一代的意見和為他們帶來影響?我認為即使是 30 年前的『新世代』也是很自然地形成一股力量。」
縱使 Rowoon 年紀輕輕,但他已經顯然有了自己一套對生活與事業的想法,對於「成功」的準則亦有一套標準:「成功嗎?我認為成功是很簡單的。有一個地方睡覺、三餐温飽和與自己喜歡或者能一起開心工作的人就算得上成功。而且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小確幸,也能為我帶來成功的感覺。」的確,人到了一個歲數,為工作營營役役的時候,懂得怎樣在生活中找到讓自己抒發的管道是特別重要,他續言:「工作的時候會全心全意地投入,把自己私人的事情先放在一旁。我認為如果把自己個人的苦惱帶到工作上,會很容易影響到工作上的表現。相反地,私人時間就盡可能都不會思考工作的事情。」這些生活哲學從來都需要學習;偏偏這位年輕人已經掌握到了其蘊涵,難怪他在事業上如此大放異彩。
Editor
Simon 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