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將秋天潮流延續到春天的趨勢,就是本月最大的信息之一,我們稱之為「高級資產階級」 “Huate bourgeoisie”,或更通俗地說是 “New Celine effect”。Hedi Slimane 的秋冬系列以百褶裙、高筒靴和淑女襯衣,重新審視了其1970年代的鼎盛時期。所有這些都成為本季許多女性的必備款式。其實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外觀簡單,但卻不簡約,甚至經過一番修飾搭配卻讓人耳目一新。
在另一方面,不同的搭配造型也揭開新一波的時裝設計力量,他們將會為未來的十年,乃至下一代的時裝人設計。「實驗性」已經不足以去形容新晉的設計品牌 Eckhaus Latta、Telfar Clemens 和 Vaquera 的設計,就連從 Balenciaga 到 Gucci 的奢華品牌都不斷地挑戰時裝的界限:突破性的設計概念、性別混合,還有那些難以駕馭的前衛時裝,這些都統統出現在2020春夏時裝的街頭上。
而我們在紐約、倫敦、米蘭和巴黎時裝周能看出兩大2020年春季的潮流端倪,米色到霓虹色的兩極化色調。VOGUE 為大家在 Phil Oh 過去所拍攝的914張街拍中,整理出以下八個最主要趨勢。
簡約高端
誰會想到及膝的百褶裙會成為本季重點單品?時裝場外,到處都是 Celine 風格的女性,特別是懷舊的半截裙。一樣的蝴蝶結領帶、一樣的襯衫、西裝外套還有長靴的搭配,很難看得出分別來。這種風格完全佔據了是優雅時尚的地位,甚至能夠掩蓋好壞參半的品味搭配,讓造型在簡單中展現摩登時尚的效果。
一抹米白色調
作為資產階級潮流趨勢的延伸,2019年秋季的時裝展上到處可見米色、灰褐色和駱駝色的蹤影,而至今唯一的搭配方程式便是 head to toe 的穿搭。而這種色調的服飾大多數以剪裁簡單的連身褲、連衣裙和還有最為經典的風褸為主。
顏色光譜全集
對於寧願待在家里都不願穿駝色西裝的人來說,鮮豔的色彩完全刺激大家視覺的重要一環。因此如此耀眼的顏色通常只會出現在簡單的款式上,例如 Adut Akech的冷衫和裙子,輕鬆而大膽地搭配與鈷色和翡翠色、檸檬色和紫紅色,藍綠色和橙色的組合搭配。就讓這些照片成為你這個灰色冬日的靈感來源吧;因為沒有什麼能像霓虹粉色冷衫更讓人振奮精神。
欲罷不能的浪漫主義
多得倫敦設計師 Molly Goddard 和 Simone Rocha 對花俏浪漫的演繹,給予固有形象如荷葉邊、蓬鬆剪裁的連衣裙、層次感分明的細節,已經成為衣櫃裏不能或缺的單品,這風格更成為《 Vogue 》編輯 Lynn Yaeger 的時尚制服。街拍中的女性都對 Molly Goddard 豐富層次感的紗裙充滿溺愛,還有對 Simone Rocha 戲劇性的輪廓為之沉迷,如此夢幻的造型也許配上高跟鞋才能讓造型完整,如今卻只需要簡單地搭配休閒波鞋、笨重短靴、或是不到5寸高的尖頭鞋的造型,足以讓旁人止步凝望的魅力。
新時代
如果說今季潮流能稱為「龐克」的話確實很誘人,但就變相暗示了對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認同,不過此「龐克」與彼「龐克」不同。差別在於細微末節之間所演變而成:窩釘、格仔布、笨重長靴,均具有未來感效果。如此可見 Eckhaus Latta、Telfar Clemens、Alessandro Michele 和 Marine Serre 等設計師都具有前瞻性概念,將新時代的龐克時裝在2020年代推進。
短褲的事
另一個潮流便是來自2019年秋季時裝潮流遺留物:短褲,指的並非是單車褲,而是真正的短褲。2020春夏設計中最為時尚的短褲便是及膝寬鬆的短褲,通常以厚身面料如皮革所製造的短版 culottes 。這隨性的短褲不只是為了休閒星期五而存在,更是搭配西裝出席重要場合如 Valentino 和 Chanel 的造型。
女裝也與男士相關
今年大家都看過一個現象,便是2020春夏男裝時裝展的女性觀眾比以往的多,同樣今年2020春夏女裝的觀眾,也有不少男性觀眾的出現。
Phil Oh拍攝到的大多數男性都穿着不少具實驗性的服裝如 Yu Masui 的造型便讓人印象深刻、其他人則像 Cody Fern 走向性別模糊的領域、還有一些人看起來都有自己獨特風格,包括 George Clinton 和Casey Spooner。
空間的迷思
儘管街頭風格全面給簡潔造型所覆蓋,除了極簡連衣裙和寬鬆連衣裙之外,依然看見大家對真實狂野又驚喜的渴望與憧憬。今個月這種潮流以扭曲、誇張和錯視的輪廓出現,例如 Michelle Elie 穿着的蝴蝶結的 Comme des Garçons; Cardi B 的 Thom Browne 西裝; Masui 的 Doublet 誇張墊肩外套等等。從後面看的效果讓人驚艷,就算遮蓋樣貌也無所謂。因為時裝如果不帶點怪異,又怎麼能稱之為時尚呢?
原文轉載自《VOGUE》美國版
Editor
EMILY FARRACredit
Translated by Karma Cheung; Edited by Katherine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