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TERVIEW
「我們之間的競爭,令雙方不斷進步。」在陽光明媚的美國加洲, 二人穿上今季最新春夏設計,從 90 年代初出茅廬的趣事,到今天身負的多重責任,由 Shalom Harlow 與 Amber Valletta 兩大傳奇超模娓娓道來。
一個臉孔之所以能定義一個年代,除了客觀的美學,還有其承載的時代精神意義。在享樂主義之巔的1990年代,醞釀了對時尚界影響深遠的超模文化——而有誰能比Shalom Harlow與Amber Valletta二人更具代表性?Shalom在一場搖滾音樂會中被發掘,Amber則被經理人公司賞識邀約成為模特兒,巧合的是,二人踏進模特兒界之時,恰好同是15歲。「我當時覺得Shalom是個充滿異國味道的高大女生,而且盡被經理人公司寵愛。」Amber憶起對Shalom的第一印象時道:「我自問沒有她那麼有型入格!我們在一次晚餐飯局看大家是否適合當室友,結果短短10分鐘後便愛上了對方!」Shalom則認為,兩人南轅北轍的風格成為了彼此友誼的催化劑。「第一次與Amber見面,她戴着愛馬仕絲巾,有點學院風;而我卻穿着破洞牛仔褲和搖滾樂隊T-shirt。我們彼此的生活圈子如此不同,但一聊到童年、我們的單親母親、父親的缺席、以及我們作為長兄妹的『綜合症』,共通點就顯而易見了。」
年紀相若,加上同時身處在時尚工業面對重大改變的時期,兩人很快便一見如故並成為了室友,除了在工作上肩並肩,私下也成為了互相支持的重要力量。「老實說,沒有她的話,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捱過瘋狂走騷期的壓力和挑戰。」Amber坦言。「記得有一次一大早起床的我準備當天工作,由於實在太累(大家都累得幾乎哭出來),說道:we just have to bin and grear it;但其實我想說的是:we just have to grin and bare it。直到今天,我們說起這事還是笑瘋了!」
這次負責掌鏡的攝影師是二人指定的Craig McDean,同樣是來自1990年代的傳奇名字,出自他手的經典雜誌封面不計其數。想不到二人最難忘的一次拍攝,也是由他操刀。「最難忘的一次應是在三藩市為《W》雜誌拍攝。」Amber分享道。「那次由Craig McDean掌鏡,同場還有Pat McGrath、Eugene Souleiman和Alex White,大家均年輕、狂野而自由奔放!那輯照片展露了我們友誼親密的一面,十分具代表性。」Amber與Shalom出道不久就成為了時尚超新星,除了相繼霸佔一線時裝雜誌封面,四大時裝週中無一不見二人身影。雖然常被冠以傳奇超模的光環,但其時她們迷倒眾生的原因,卻是她們身上散發着與主流超模完全不同的氣質,更一度被稱為“anti-supermodels”。「大概我們代表另一種美學流派,對當時的主流美學帶來一種衝擊。」Shalom就曾在一篇舊訪問中分享道:「雖然最後我們也成為了『超模』的代表人物。」
事實上在1990年代超模運動以前,模特兒始終未能擺脫在時尚工業中的花瓶形象。其角色只是單純成為服裝設計的人形衣架,不需要有個性,不需要有個人意見與聲音。與Amber、Shalom一同組成這個超模運動的,還有Kate Moss、Naomi Campbell、Christy Turlington、Linda Evangelista等代表人物,並在Peter Lindbergh、Bruce Weber、Steven Meisel、當然還有今次為我們掌鏡的Craig McDean等攝影大師的鏡頭下,模特兒被鼓勵展現個人特色,或性感或反叛,成為了與攝影師及設計師共同創造影像風格或氣氛的重要參與者。Anna Wintour更曾揚言Shalom的台步是前無古人的。「舞蹈訓練和戲劇藝術背景影響了我對天橋的演繹,」Shalom如是認為。「在我剛開始走騷的時候,名模如Katoucha Niane、Marpessa Hennink、Gisele Zelauy雄霸天橋。我整合了他們的方式,並將其應用於我們這一代的設計師;我很榮幸能成為他們傳奇的一部分。」
在模特兒事業巔峰過後,Amber與Shalom在社會上的聲音卻是有增無減。在電影事業留下了足印後,Amber成為了關注成癮者及可持續發展的活躍分子。「患病毫不可恥,而成癮是一種身體和心靈上的疾病。我不希望任何人需要承受不必要的苦楚,尤其是我知道在成癮的深淵以外,總會找到自由的光明。世界各地都有人需要協助⋯⋯救得一命也是奇跡。」2019年,Amber更在華盛頓的一場可持續發展示威活動中,與同場的傳奇女演員Jane Fonda一同被捕,可見她對可持續發展的投入與決心,絕不是紙上談兵。「每一天我都在實踐可持續生活,運用我的影響力為這議題發聲。我會小心選購市面上的產品,同一輛電動車,我已經開了12年。遇到環境不公義,我會致電、寫信和參與抗議。還有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如多使用玻璃、布等可重用物料來代替塑膠。這一切我都嘗試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與其他人分享,令大家知道自己可以在生活上作出的改變。這是一個漣漪效應。」
至於Shalom面對的,卻是另一場較個人、但同樣費力的鬥爭。約九年前不幸感染萊姆病及黑霉菌毒素,近兩年才公開這些年來面對的黑暗日子與情緒低潮。被問到與病魔對抗多時的感受,Shalom坦言,最大的學習不是對抗,而是與疾病共存。「在這段旅程中,我經歷了巨大的痛苦。當然人類的經歷充斥着痛苦;在這一點上,我並不孤單。但這些疾病的性質,少不免令外人難以理解,讓我感到無比孤立;因為它往往需要多年才能得到明確的診斷,大部份家人和朋友沒辦法理解這一點,更有可能造成惡意攻擊。」面對病魔的關鍵,Shalom認為,是不要勉強堅持積極態度。「允許你的全部感受,尋求在情感上能夠體諒、擁抱你的人,是最重要的。而通常,專業人士是唯一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人。」這對Shalom來說是一生中極大的感召,並在年前投入軀體心理學的學習,研究產前和產前發育的創傷後遺。「這項研究是由Ray Castellino開發的。我正在接受為期九年的培訓,已經完成了一半。我將首先開始應用這項工作,通過瑜伽和氣功提供創傷治療。」Shalom從小就熱愛的舞蹈,更成為了與身體溝通的重要橋樑。「呼吸、伸展和訓練給了我一種秩序、代理和自我調節,一個人從舞蹈中學到的紀律是無價的。」歡快的舞蹈,如Gabrielle Roth的5 Rhythms和Vincent Martinez的Soul Motion dance成為了讓她身心自由的鑰匙。「這些舞步帶給我快樂和自由。它是我的禱告——通過身體的形式進行祈禱。」
同樣闖過荷里活的二人,對行業中種種對女性的侵犯與不公也從不避諱,多次於訪問中公開在試鏡時遇過的言語暴力。重返天橋後,她們依然沒有忘記作為行業一分子的責任;當年被過度編排工作以致身心所受的壓力與痛苦,都是她們不想看見行業新血重蹈的覆轍。「近年社交媒體的興起,以及時裝界對它的高舉和依賴,可說是行業最大的負面改變。同時時裝工業絕對出現了一些非常正面的轉變,例如變得更加多樣化,有着更高的可持續性和責任感。但距離成為一個對環境和社會更加負責任的行業,我們仍然有非常長的路要走。」Amber不諱言道。
至於Shalom,學習說「不」更是一大考驗。「雖然這個行業競爭激烈,但我們的關係從來是正面的,並在專業上相互扶持。設計師、攝影師和造型師從我們對彼此真正的愛中得到了啟發。模特兒的生活是非常孤獨的。我們在年輕時就與家庭和社會分離。Amber與我擁有彼此,在混亂和迷失中捉緊對方,得到歸屬感和家的感覺。最終,我們成相成對形象對我個人的自主感帶來了問題,於是我開始對那些要求說不。這不免引來了一些不滿,因為我是那個說『不 』的人。」了解自己的界限,並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訴求,不僅是模特兒,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終生的學習。
置身在一個競爭如此激烈的行業,Shalom與Amber卻能夠萌生真摯友誼,深厚關係維繫至今天,對我們來說更是一個啟示:比起惡性競爭,互相扶持才能真正達到共贏局面。Amber 對此更是深感贊同:「Shalom說得最好——我們之間的競爭,令雙方不斷進步。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模特兒,我在她的專業態度中學習到很多。過去的競爭的確不易,人們甚至會混淆我倆!但今天我們都證明了自己,“Shalamber”綽號的誕生說明了一切!」
在Shalom的Instagram帳號中就有着這樣一句美麗的敘述:「你的眼睛是美麗的,因為那裏有一種光芒,一種純潔和力量,來自於了解你自己的能力,既憤怒又溫柔地謹守着。」Amber與Shalom之所以成為了一個年代的象徵,全因她們深深明白,沒有真與善,就沒有美。
Photography: Craig McDean
Styling: Dena Giannini
Producers: Alexey Galetskiy & Ryan Fahey
Casting Director: Jill Demling
Makeup Artist: Holly Silius for Tata Harper
Hair Stylist: Diego Da Silva
Manicurist: Ashlie Johnson
Tailor: Vitalina Gavrylyuk
Photography Assistants: Nicholas Brinley, Nicholas Ong & Shri Parameshwaran
Fashion Assistants: Alexandra Cornwell, Anna Hermosillo & Julia Varavkina
Makeup Artist Assistant: Natalie Tchokreff
Production Assistants: Sasha Milostnova, Ivan Shentalinskiy & Andrey Burak
Editor
VOGUE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