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大概幾個月前到訪L’ÉCOLE在巴黎蒙馬特大道(Boulevard Montmartre)一所18世紀建築 Hôtel de Mercy- Argenteau 開設的全新校舍,感受他們對珠寶藝術文化傳承的宏願。有別於巴黎,置身香港成立的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能夠望向維多利亞港的迷人風景,這是大都會難能可貴的自然景觀。事實上,分校從2019年以來推出多個不同珠寶課程、講座和工作坊,以及策劃各類專題展覽;這次《⾚銅:從武⼠裝飾到珠寶》可謂是過去多個展覽中最具故事性,而且讓觀者能夠深入淺出了解珠寶歷史的一次,作為5周年的慶祝重點活動之一,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展覽分為三個主要部分,首先介紹赤銅的技術特性,這種合金由94%的銅和4%的金組成,賦予其紅色。「赤銅」字面意思是「紅色」和「銅」。為了獲得黑色的光澤,工匠們先利用木炭去脂並打磨赤銅,然後浸泡在化學溶液中;自12世紀以來,油漆在武士刀的作用便被赤銅取代,此次展覽亦追溯至赤銅於全球金屬工藝的歷史背景。筆者特別喜歡會場派發的紀念冊,當中引述梵高的一句話:「沒有黃色與橙色,就不會有藍色。」顏色的重要性構成這次展覽要點之一,顏色不是獨立存在,赤銅顯示的色調背後自然蘊藏想像不到的工藝。

那麼,赤銅如何由武士刀裝具改裝成珠寶?隨着封建制度廢除,國家的現代化令武士階級消亡,並於1876年實行禁止佩刀的法令。鍛匠失去了主要顧客,在明治政府提倡傳統工藝的政策下,他們調整製作技術,以迎合歐洲品味。不過在日本與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之前,日本曾經有過長達2百多年封閉的時期,特別是江戶時代晚期的繁榮發展,造就工匠在赤銅刻劃出不同的生活景象,像日本人出席社會與宗教生活的場景、富裕階層參與歌舞伎、能劇、狂言等休閒活動,甚至有擬人動物幽默的細微細節;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老鼠婚禮」的赤銅佩飾,原來老鼠在江戶時代被視為財富和商業之神大黑天的使者,對人生的認知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當然,西方當時對日本技驚四座的珠寶工藝十分沉迷,如評論家Raymond Isay說過:「對於藝術,日本有如美學新大陸的發現。」特別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深深愛上且日本匠人的多樣裝飾技巧;在西方珠寶商們在尋求創新及新鮮的過程中,利用從在倫敦、巴黎和紐約的商人那裡購得的赤銅作品,將其融入歐洲的設計中,取代了浮雕技術及琺瑯工藝。《⾚銅:從武⼠裝飾到珠寶》大部分展示的赤銅作品,正是來自一位巴黎的收藏家,無疑反映西方對日本工藝的迷戀,亦令到這次的展覽更為扣題。當然,是次展覽還借來香港兩依博物館的兩把武士刀與一把來自中國私人收藏的刀 刃,豐富整個展覽。

《赤銅:從武士裝飾到珠寶》

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4月13日 (下午1時至7時)

地址: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

香港尖沙咀K11 MUSEA 5樓510A

預約網址:<請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