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OwaishSB (@owaishsb)

In my work I don't really follow trends, I have my own palette of colors which I am recognised by, which is sunset colors.

OwaishSB

OwaishSB:獨特日落色調的藝術創作

來自比利時的OwaishSB,故事的開初是在布魯塞爾的一間運動鞋店,18歲的他在這裡工作,每日面對著大量球鞋,慢慢發現對球鞋著迷,後來為了想擁有一雙獨特的鞋子,就開始親手製造,並將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隨即引起迴響。得到支持就繼續創作,然後聚集成社群,更不斷壯大,後來有人直接跑到運動鞋店,問可以定制球鞋,他的改造球鞋生涯正式開式開始。

從OwaishSB的社交平台反應,已經感受到歐洲大眾普遍懂得欣賞人手工藝,當被視為街頭產物的球鞋,結合到手工製作,他們更喜愛當中的獨特性,希望腳上擁有一件他人沒有的藝術品。用了四年時間,慢慢發展成業務,他表示社交媒體平台是年輕設計師分享作品的理想空間,直接影響藝術的認可性,同有利有弊,在分享作品最大的危險,就是大品牌經常竊取或複製獨立藝術家的設計。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XYLAR STUDIO (@xylar_studio)

在創業六年間,人手客製球鞋對香港來說依然是一門小眾與冷門的文化,或者說了解的人也不多。

XYLAR

完美主義者都是孤獨

XYLAR是一個創立於2018年的香港個人同名品牌,設計宗旨以全人手工藝打造最完美的球鞋,絕不因時間以妥協。品牌由XYLAR一人經營,由網站設計、選購素材、產物拍攝、社交平台的營運、甚至產品打包及運輸等等,都是名副其實的One-Man Band,雖然一人分飾多角,但只要是關於球鞋,他都不會馬虎,保持著其設計宗旨。XYLAR看似是一個文靜而不多言的男生,即使談到他最喜愛的球鞋世界,依然是慢慢道出個人見解,從中你還是會感受到他對手造球鞋的熱血與熱愛。

 

從初中到創業

XYLAR愛上手造球鞋的故事,要從他在初中時期說起,一張使用蛇皮製作的Customize Air Jordan One照片,引起一個年輕人探索球鞋與人手製造的可能性,一直從當時的JBFcustoms與The Shoe Surgeon在網上放出的製作過程圖片去摸索,到大學修讀Fashion Marketing時,購買不同的衣車與工具作嘗試,鑽研如何由零開始用人手打造一雙球鞋。 到畢業後,發現當時市面上既沒有書本,更沒有相關影片和課程,所以決定創立品牌,透過社交平台與一個Studio去開班講解手造球鞋文化,以一對一形式共同創作球鞋。起初在本土設立,自然是以香港人為目標顧客,但五個學生當中,只有一個是香港人,其他都是來自外國。

跨國界學生

「有來自法國、台灣、埃及與加拿大的客人,都是刻意請假、買機票和訂酒店,再飛來香港上堂,課程最少是四至五天,每日基本上是八小時,所以最有趣是可以認識不同的生活文化背景的人,了解他們的故事,例如有的是送給未婚妻的禮物。所有體驗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確閒時以酒會友,是通俗的社交,能夠以鞋會友,往往是臭味相投,另有一番風味的交談。

客人由遠方前來,除了是驚喜,當中更有一層重重的壓力,怕他人投入成本與回報之間有落差,對於品質與整個體驗,只能夠再精益求精。XYLAR也直呼當時壓力相當大,不知應該是慶幸還是天意,剛好遇上疫情,讓課程必須暫停,同時讓他可以再學習出發。可惜到現時為止,根據社交平台的數據顯示,收眾群有八至九成仍然來自外國地區,而非香港。

1 / 2

客製球鞋的定義

市場上大多球鞋設計師都會在作品名字前加上客製(Customize)的字眼,而且眾觀市場上手造球鞋價錢反比原廠更貴,如果選用上等皮革製作,更是高出幾倍價錢。相信不少對時裝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在少數時尚品牌背後,都暗藏一個奢華的高級訂製服務,被稱為Haute Couture,不論是所選上的物料、配以傳統人手工藝的工匠與裁縫師,全是業界的標竿,更是為客人度身訂做,稱得上是時裝設計的極致服務。雖然高級訂製與現時的人手客製有一段相當大的距離,但對於人手工藝的重視與傳承,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各大傳統品牌早已知道個人化的商機與可行性,所以也有推出官方的私人訂製的商品,不過大多局限於大熱鞋款,而且可選擇的物料與範疇也不多。相反客製手造球鞋的可塑性相當高,不論是平至貴的皮革挑選,由牛皮、羊皮、鱷魚皮或是馬臀皮,鞋身不同部份的配搭,甚至是不同作品的鞋身與鞋底結合,也是可以選擇,令整個作品更像是設計師與客人的共同創作。當然不能忽視人手製作的精緻度,始終在一般大量生產的前題下,自然會依靠機械製作,在物料的剪裁或是接駁位,往往會預留更多空間,人手卻可以修飾此問題,更具溫度。

Better to just focus more on improving your craft and making what you’re into instead of imitating any trends.

Ant Kai

熱情與創意的球鞋之旅

來自西雅圖的菲律賓裔美籍球鞋設計師Ant Kai,除了Chloe Grace Moretz、Michael B. Jordan與Daniel Arsham等一眾荷里活巨星親身著用其作品外,上年底更與時裝品牌Balmain合作,攜手打造限量作品,絕對是近年最炙手可熱的球鞋設計師之一。從訪談一開始,就已經感受到Ant Kai對球鞋的熱情與主動,他直言從少就喜歡藝術與收集球鞋, 初中時不惜傾盡午飯錢來買鞋,高中時期就已在鞋店打工,好讓自己能夠買到更多喜愛的運動鞋款;真的心裏不禁反問一句,你為了球鞋,可以去到幾盡?後來Ant Kai想將自己所喜愛的事物融為一體,透過反覆試驗來學習,自學出鞋身繪畫的手藝,由開始創作至今,一直沒有停止過。

起初Ant Kai單是在鞋身繪畫作嘗試,慢慢累積經驗,並且在設計中融入更多不同的技術,如手工縫製、使用縫紉機製作與染色等等,嘗試於鞋身不同位置注入創意,他說每一次設計都會有所改變,不一定是單從鞋身模型設計,有時是從舊貨店購買的二手材料,有時是世界各地買到的獨特布料,有時是染色或是縫製方法;最終都是務求製作出一對與最初完全不同的鞋款。另外他更大方透露,所使用的工具都是非常簡單與普通,都是市面上輕易找到,如Angelus的皮革染料與Rit染色劑,過去多年間,也是使用在網上以一百五十美元購買的手搖腳踏式縫紉機,只能說原來工欲善其事,不一定先利其器。

社群媒體的興起,讓Ant Kai的作品接觸到世界各地觀眾,同時又受到不同的創作者互相影響。在2020年時,他決定辭去工作,全職成為手製球鞋設計師,事業亦在此時起飛。不過不要以為球鞋設計師是一件簡單又單一的工作,如前文XYLAR一樣,同樣身兼多職,設計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必須成為攝影師與內容創作者之餘,運輸、網站與合約也要一人處理,當中與消費者溝通的難關,也是他的工作的一部分,因此Ant Kai表示每天都在學習的當中,「I think with customizing shoes the limits are endless with creating.」。的確當擁有著不自滿的心境,自然會走出更長的路。

前年NIKE與球鞋設計師John Geiger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官司訴訟,起訴的作品與NIKE Air Force 1極其相似,最後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後來網上也引起討論,如何從現存設計中汲取靈感的同時,又和原創性之間找到那一絲微妙的界線,不過其實灰色空間很大,因為不少人士也指出,NIKE只起訴那些使用盜版產品作創作的藝術家,所以Ant Kai說:「曾經有一段時間,Jordan 1和Dunks出現了許多盜版產品,一旦出現起訴案件,市場也會更少盜版產品出現。」另外提得一提的是,NIKE找來The Shoe Surgeon團隊,聯手打造總值逾10萬美金的限定鞋款,為紀念LeBron James三萬分里程碑,所以官方亦並非一直打壓坊間手工客製設計師。

"A lot of my work is influenced by Asian culture and practices."

"A lot of my work is influenced by Asian culture and practices."

We believe that a day will come when shoes can be printed in a matter of minutes.

Nick Lau

3D列印技術的崛起

3D Printing雖然並非新興技術,但能夠快速製作複雜且定製化的功能成其最大的優勢,並成功應用於各個行業,無論是建築、工業、醫藥以及食品等等,當中包括球鞋市場。最近有一個FoamPod設計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推出客製鞋款,更可以跟據AR技術量度腳型大小,快速製客人的鞋款。雖然是在籌備階段,但也找來創辦人之一的Nick Lau訪談,了解3D打印技術會否成為未來客製鞋款的一大選擇。

首先3D打印技術放到鞋款上,可算是最環保的製作方式,因為傳統鞋類製造是一個耗時的過程,涉及多個工序與步驟,一款普通的運動鞋平均由四十多種不同材質組成,而且回收率不高。另外由於傳統鞋款產品是按需生產,但3D打印技術的快速製作,而且一體成形,可以大大降低工廠和庫存的需求。Nick更說:「我們開發了自己的 FDM 印表機系列,能夠在16小時內完成製作。」另一個優勢在於使用創新材料和設計特點,團隊可回收的TPU打造,具備輕量而且耐用的特性,加上格紋中空結構,提供良好的緩震效果。

Nick直說現時消費者對3D打印技術的認知與接受度不高,容易聯想成廉價玩具。不過近年各大運動品牌也相繼將3D打印技術放入鞋款之中,亦有作不同程度的嘗試,Dior更推出的3D打印Derby Shoes和靴款,未知日後會否有更多可能性出現?

1 / 3
1 / 3

所選用的球鞋一般都是原品牌的經典款,亦是對原品牌的欣賞以及致敬。

M.ATO

日本古布文化的現代詮釋

來自香港的M.ATO,設計風格是相當具有記憶點,致力將日本傳統古布文化元素帶到手製球鞋世界,主打一針一線、天然藍染、刺子繡與拼布工藝,M.ATO於2020年創立,起初只屬個人興趣出發,細緻地處理每件作品,慢慢成為一個品牌,更需要處理一定數量的訂單,保持作品水準的同時,又要平衡心態,他們直呼為第一個難關。主因是天然靛藍染色工序費時,源自江戶時代的傳統刺子繡(SASHIKO,刺し子)為襤褸工藝中一門獨有技術,不能使用機械製作,同時Boro的粗布也不是容易尋找,可以說是不單包含日本傳統文化元素,其堅持也有著日本匠人精神,難怪數年間慢慢一步步冒起。

M.ATO一直嘗試融合傳統工藝與潮流文化,當中的傳統日本工藝手法,近年在不時日系品牌也會尋找到同類設計基因,並且運用到各大運動品牌的經典款式當中。每次有初步構思後,會先在鞋身作嘗試,希望設計出豐富的視覺質感。當談及本土對手製球鞋的反應,他們表示頗為兩極:有很多人會欣賞與了解人手工藝的價值,亦有些客人會被價錢嚇怕,大家接受的程度不一。